找九宮格時租《新兒女好漢傳》版本坎坷錄–文史–中國作家網

要害詞:《新兒女好漢傳》 版本學

十七年長篇小說有個開首,開這個頭的是1949 年9 月出書的《新兒女好漢傳》,作者是一對反動夫妻孔厥(1914—1966)和袁靜(1914—1999)。孔、袁兩位同年生人,假如將孔厥卒年“66”倒著寫,兩位就更令人羨共享空間慕了。惋惜孔厥半路上跌了跟頭,一蹶不振,一度連簽名權都損失了。如許的花邊八卦原來不會影響瀏覽的心境,只不外我對《新兒女好漢傳》著了迷,但凡和這本書沾點邊的材料都上心。

《新兒女好漢傳》先是在《國民日報》副刊連載(1949 年5 月25 日至7 月12 日),兩個月后由海燕書店出書單行本。巴金的《家》、小樹屋老舍的《駱駝祥子》、秦瘦鷗的《秋海棠》也是先于報刊連載后出單行本,這種先連載后出單行本的方式明天似已棄用。昔時《新兒女好漢傳》連載時惹起不少讀者的追蹤關心,“我是一個頭腦落后的青年,歷來就欠好進修新的文明,總是讀著三俠劍,彭公案等等虛假的小說,在廿六號那天,我在折報時,突然發明一片小畫,一看題是《新兒女好漢傳》。這個標題,惹起了我的獵奇心,便開端看了一次,讀完后覺得很是風趣。”(王珂)王珂所云“一片小畫”即彥涵(1916—2011)為此書作的插圖。還有的讀者“自從《新兒女好漢傳》在《國民日報》第四版持續披載之后,我似乎獲得了新的精力文娛場地,一回也不隔地看,有時連午覺也顧不得睡,直至明天才看完,并且我見到的很多多少同道亦是如許。”(萬泉)還有讀者“自從《新兒女好漢傳》在《國民日報》連載以來,大師天天就眼巴巴的盼著《國民日報》帶來下一個步驟地成長,不識字的就讓他人一個字一個字地給念,文明程度低的也很盡力地看,有不熟悉的字就忙著問他人。”(王禾)連載小說的情勢相當于古舊小說的“且聽下回分化”,為單行本的滯銷積累人氣。有仔細的讀者將報紙上的連載剪上去合訂成冊,就有了《新兒女好漢傳》剪報本。我曾在孔夫子舊書網見到《秋海棠》剪報本,索價不菲。

海燕書店1949 年9 月出書了《新兒女好漢傳》單行本,規格很高,郭沫若和謝覺哉、王亞平作序(第一版本三序二跋)。郭沫若激賞道:“這簡直是一部勝利的作品,年夜可以和舊的《兒女好漢傳》,甚至和《水滸傳》《三國志》之類爭奪讀者了。”1956 年國民文學出書社重印此書時保存了郭序但刪往了下面這段話,謝序則因當時任最高國民法院院長而不宜再註銷。1956 年人文社版出書闡明里有兩點很值得留心:一,“這部小說曾先后由海燕書店、新文藝出書社印行過,現經作者之一袁靜同道作了修正,由本社重排出書。”二,“小說的作者之一——孔厥,后出處于品德腐化,為國民鄙棄;但這并不影響這本書存在的價值。孔厥在小說的創作經過歷程中,現實餐與加入過必定的休息,是以依然保留了本來的簽名。”被國民所鄙棄的孔厥,也許是被“出書闡明”激憤出了干勁兒,居然單獨一人寫出了《新兒女好漢續傳》,續傳昔時確定出書不了。遲至孔厥往世14 年后的1980年由國民文學出書社高調出書,印數高達20 萬冊,超越了“正傳”各版次相加的總印數。2021 年出書的“百部白色經典”里,孔厥的續傳占有一部,可見國民并沒有忘卻孔厥。

袁靜1950 年在接收采訪時答覆“兩小我合寫怎么寫呢?”她說:“曩昔我們一起配合是如許分工的:由於我沖勁兒年夜些,又是河北人,白話上便利,就寫初稿;孔厥揣摩勁兒年夜些,文字涵養比我強,就修正;然后再一塊兒研討,修改、修飾。此次寫《新兒女好漢傳》也是如許,我沖他改,再一塊兒修。碰著艱苦的時辰,兩小我就一路突。也有個體的處所特殊熟習,他先寫;也有的處所他改了我再改……寫到十多萬字以后兩小我都有些倦怠,索性坐到一塊兒磋商著寫。”(楊鶴齡《〈新兒女好漢傳〉創作顛末——記袁靜同道的說話》)1956年人文版袁靜作了舞蹈教室哪些修正,我尚沒有查對。不言而喻的是原書第一版插圖作者彥涵1954 年從頭畫了插圖用在人文版,畫風陡變,篇幅少了很多,背面人物一個也沒有。但當你將搜索版本的范圍再擴展一些(就像我搜索《林海雪原》插圖似的)終有所得,那些背面人物何世雄、張金龍等在1958 年外文版《新兒女好漢傳》里悉數退場。1956 人文社版插圖的繪畫技能比擬連載和第一版時細致了很多也活潑了很多,沒再呈現連載時讀者那樣的批駁:“插圖,第一是太小,看不明白,第二是人物特征不敷顯明,畫的漢子和女人、女人和女人都是差未幾的,有時甚至連張金龍和牛洪流都分不出來。值得斟酌的是采用中國小說的插圖法,人物特征很顯明,牛洪流的眼眉和張金龍有何分歧,打扮服裝若何分歧,需要時甚至可以在人物旁邊注上姓名,以免混雜不清,沒有插圖還好,有了插圖越看越糊涂了。”(王禾《這部作品在軍隊中——兵士,干部酷愛〈新兒女好漢傳〉》)

《新兒女好漢傳》的版本體系以1956 年人文社版為分界限,之前的《國民日報》連載版、海燕書店版、新文藝出書社版是我搜集的重點,之后的1963 年作家出書社版我不愿意收,單是那張封面就年夜不如前,彥涵插圖所有的從面前消散。更有甚者,某些版本呈現了單署“袁靜著”或署“袁靜等著”這些不腳踏實地的作法。

我之所以傾全力追索《新兒女好漢傳》版本,應當是受了1951 年拍攝的同名片子影響,先看的片子,很多會議室出租年后才愛好上了搜集舊版書。這部兩個多小時的“兵戈片子”,比凡是一個半小時的片子長出很多,看得極端過癮。里面的演員不分配角副角群眾演員,演得都那么好。配角謝添(1914—2003)不愧“二十二年夜明星”稱號,演什么像什么,《六號門》《洪湖赤衛隊》《林家展子》,沒有謝添演不了的戲。遺憾的是謝添參演的《十三號兇宅》一向看不到。1993 年偶遇過一次謝添,他向我探聽花正飯店怎么走。女配角姚向黎(1925—2003),演過《有形的陣線》《一向害人性》等老電影,是晚期片子霸屏的女明星。與姜德明師長教師聊起老片子時,他稱贊姚向黎是好演員。我很是愛好的老演員李景波(1913—1981)在本片里出演張金龍的僕從“李六子”,那叫一個活機動現。電影里老演員浩繁,管宗祥演藝生活超長,2015 年還在《老炮兒》有不少鏡頭,白叟家那時已88 歲高齡。小說改編為片子,可以擴展小說的影響吸引更多讀者。

說到《新兒女好漢傳》的傳佈,還需要說起由小說改編的連環畫。1952 年及1953 年燈塔出書社和新美術出書社一前一后出書了《新兒女好漢傳》連環畫。前者繪畫為張令濤(1903—1988)張之凡父子,后者為鄧澍和伍必瑞。四位畫家技法高明,我更愛好張氏父子的人物私密空間造像,帶著清末平易近初繡像小說的風味。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