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东北查包養網的多样打开方式_中国网

从林海雪原到松花江上,从冰雪世界到温泉洗浴,从冻梨、豆包到铁锅炖大鹅,这个冬天,体验丰富的东北令游客们直呼“过瘾”。

东北的冬天,带来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体验?答案在“冰箱早市”的烟火气里,在冬泳大爷的“扎猛子”里,在一句句“老铁”“老妹儿”的唠嗑声里,在包養行情东北人的幸福密码里。

严寒的东北,多样的打开方式

寒冬腊月,东北的早晨,是被热闹的早市叫醒的。

2024年1月12日,人们在辽宁沈阳小河沿早市休闲游玩。新华社记者 龙雷 摄

气温接近零下20摄氏度,来到沈阳市沈河区的小河沿早市,宛如闯入一个天然大冰箱。但不少游客喜欢这一口,从机场车站一落地,就拖着行李箱来这里体验“冰箱早市”的清包養冽与温暖。

“热火勺,刚出锅的热火勺!”一声吆喝响起,火勺摊摊主郑丽红掀起蒸笼盖,立刻“云雾”弥漫,香气四溢。“从没想过早市能这么火。”郑丽红说,最近东北旅游爆火,周末客流量比往年多了几倍,她家的火勺和烧麦常常被一扫而空。

2024年1月21日,在辽宁沈阳小河沿早市,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免费热水。新华社记者 龙雷 摄

人群喧闹声中,黑的冻梨、黄的冻桃,还有保温箱里新采摘的丹东草莓和大连樱桃,多种色彩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和谐的生活图景。

“买了冻柿子、冻梨还有热乎乎的肉肠和蛋堡,食材新鲜,价格还便宜。”来自上海的游客陈宇航逛了一圈,手里满满当当。

2024年1月22日,在黑龙江哈尔滨红专街早市,游客挑选冻梨和冻柿子。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东北的冬,不只有冰天雪地。东北的冬有更多新的打开方式——

玩法创新,体验更丰富。包養沈北新区单家村的“稻梦小镇”,一场雪地足球“村超”刚刚开赛。今年以来,单家村在稻田里搞起冰雕、狗拉包養爬犁等旅游项目,吸引游客1.6万余人次。30岁的明玉返乡后,将老屋改造成民宿,吸引许多游客坐上热炕头,感受传统农村风情。

明玉热情地介绍,在东北,除了冰雪、火炕,还可以走入街巷,来场城市漫步,赏文创非遗、看热闹灯会;晚上还可以钻进大大小小的浴池澡堂,让快乐在热气里蒸腾。

2024年1月14日,在辽宁锦州一处旅游度假区的温泉洗浴休息大厅,游客泡完温包養泉后休息。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场景上新,活动更多元。走进沈阳市3.5万平方米的沉浸式主题乐园“主角儿”,游客们换上各式戏服,参与沉浸式体验项目,体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

“我们有6大主题,200多个任务,除了沉浸式体验,还可以看演出,玩游乐设施。”“主角儿”乐园的运营公司负责人杨野说。

口味焕新,圈粉“Z世代”。走进大街小巷的小酒馆,乌黑的冻梨被捣碎出汁,加入威士忌、果汁和苏打水,一杯冻梨特调成为许多年轻人青睐的“东北新味道”。

来到沈阳铁西红梅文创园的原料库,红色的仓库大门背后,是一个下沉式的现场音乐场所。热爱音乐的青年人在此聚集,尽享冬日里的热烈。

欢脱的东北:刻在骨子里的快乐基因

“企鹅背包很潇洒,还有翅膀的黑马,来到防洪纪念塔,小土豆们很优雅……”东北网民把哈尔滨的旅游场景编成喊麦歌曲,令“欢脱的东北”形象感满满。

2024年1月6日,11名来自广西南宁的小朋友——“小砂糖橘”结束黑龙江漠河游学之旅,来到哈尔滨极地公园,与企鹅亲密互动。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东北人的幸福密码是什么?

是快乐的勇敢——

清晨,走进沈阳市北陵公园,河面冻成冰场。厚实的冰面一侧,凿出了一个20米长、2米宽的“露天泳池”。

东北大爷“闪亮”登场。“第一拨人捞冰碴,后面的人扎猛子。陆续有300多号人,每人游一个来回。”65岁的老李跃出冰窟窿,通红的身上冒着热气。“虽然冷,但游完以后反而觉得身体特别轻快。”

和寒冬共处,东北人把冰雪当成了一种馈赠。溜冰“从娃娃抓起”,每个东北娃的童年少不了打出溜滑、玩冰车;热衷冬钓、冬捕的东北版“姜子牙”不求盆满钵满,只求乐得自在;扬冰帆、雪地足球对战、雪地射箭,喜欢运动的东北人开发出许多冰雪项目,从这里还走出了苏翊鸣、徐梦桃、高亭宇等冬奥冠军……

2024年1月7日,冰球爱好者在辽宁省沈阳市劳动公园人工湖上打冰球。新华社记者 陈为 摄

是热情的真诚——

在盘锦市的年货大集上,“东北欢迎您”的条幅挂在显眼处。各地游客中午来到“农家乐”品尝美食,炖豆角、锅包肉、猪肉炖粉条……一道道东北特色佳肴让人垂涎欲滴。“大伙别客气,就当是自己家,敞开了吃。”老板李思笑呵呵地招呼大家。

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上碎片化传播的东北和东北人形象,让人心头暖暖:遇见南方人时说话秒变“夹子音”的出租车司机,喊游客“孩子”和“宝贝”的搓澡大姨……

“东北是一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这是东北人形成包容、豁达群体性格的重要原因。严寒的气候条件也让很多人知道抱团取暖的意义。”沈阳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李岩说。

是语言的“感染”——

“到哪儿你都是老妹儿”“谁和你都能唠上两句”“爱咋咋地的东北人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社交媒体上,许多人说被东北人、东北话感染和治愈。

“尊贵的马铃薯公主,请上车。”52岁的出租车司机梁鸿涛灵活运用网络热梗。“不让游客的话落在地上,是每个东北人的‘责任’。”

“苍茫林海、莽莽雪原造就了东北人豪放、热情、幽默的性格。”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说,可以说东北人的幽默,是在寒冷和困难中炼成的。

多彩的东北:不只有冬天

许多东北人说,要感谢这个冬天,让更多的人们来到东北,发现东北,感受黑土地上的幸福生活。这个冬天既是抵达,也是开始。

过了腊八就是年,春天的脚步近了。在鸭绿江畔的丹东市河口村,民宿老板王忠武已经开始谋划开春的生意了。

“一间房的价格在100至200元,春天来了可以赏花,夏天可以垂钓,秋天采摘桃子,吃农家饭、江中乘船。咱这是在桃花源里一边生活,一边赚钱。”王忠武说。

春天的河口村,江水碧波荡漾,百里桃花林夹岸盛放。这里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吟唱的地方,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的河口村,也是许多游客心中向往的桃花源。

王忠武2017年辞职回村开起民宿,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临近春节,他写下一副对联:“过小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得大自在琴棋书画诗酒花。”

东北是有海的。

2024年1月7日,在封冻的松花江哈尔滨段,游客在日落时分的“钻石海”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在辽宁2000多公里海岸线上,大连、营口、锦州等六个海滨城市是有名的避暑胜地。

前不久,锦州北镇市文旅局长王莹带着沟帮子熏鸡、北镇猪蹄等特产来到哈尔滨,在中央大街给游客送礼物送门票:“我们锦州有‘水落石出’的山海奇观笔架山,还有人少水清沙细的海滩,欢迎大家到锦州休闲度假。”

东北不只有冬的白,还有秋的红。金秋十月,在“中国枫叶之都”本溪,深浅不一的红色与金色一道将起伏的山峦装扮得绚烂多彩。

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桓仁满族自治县枫林谷森林公园共吸引6万余名省内外游客前来赏枫。“由于东北的秋天昼夜温差大,枫叶红得更透、更绚烂。”桓仁枫林谷森林公园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国春说,“我们欢迎‘老铁’们来看看枫叶、吃吃农家菜。”

从洪波涌起的渤海湾到浩荡奔流的松花江,从巍峨壮观的长白山到辽阔广袤的大草原,从百花盛开的“人间晚春”到蓊蓊郁郁的大兴安岭……东北的身姿千变万化,黑土地上的人们,在这里创造着、享受着他们的幸福生活,也憧憬着、追寻着全面振兴的美好未来。

文字记者:牛纪伟、徐扬、孙仁斌、武江民、刘艺淳、崔师豪

视频记者:李昂

海报设计:孙瑶

编辑:朱舜、何晓、宋为伟、 杜潇逸、侯帮兴、郭洁宇

“荷花经济查包養心得”助增收_中国网

7月5日拍摄的晚霞笼罩下的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无人机照片)。

近期,浙江省建德包養市大慈岩镇的数千亩荷花塘包養網迎来盛花期,每天有上万支荷花从这里发往周边省市的花卉市场,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德是浙江省白莲的主产区,目前大慈岩镇的白莲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一到夏季,大慈岩镇十里荷花种植区气势非凡,有“十里荷花、百里荷香、千年荷村、万亩荷田”的美誉。

这些年来,大慈岩通过打响“建德里叶白莲”包養網價格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了完善的荷花、鲜莲蓬、干莲、文创产品等莲产业链,每年销售莲子2包養網00吨、荷花80万支、莲蓬300万个,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产业,每年增加农民收入30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一塘荷花富了一方百姓”。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查包養經驗科技智能助力“破圈” 榫卯结构极具“中国风”——圈粉年轻玩家 国潮积木迈入大众视野_中国网

随着Z世代的崛起,潮流玩具从小众消费逐步迈入大众视野。

其中,积木玩具作为一种经典的潮流玩具,通过组合和搭建零件来创造各种有创意的形状和结构。因其价值多元、覆盖年龄广、可玩性强的产品属性,广受年轻玩家欢迎,积木正在成为潮流赛道令人瞩目的新风口。

强社交属性具收藏价值 中国积木玩家高速增长

全球玩具市场空间广阔且稳健增长,《积木玩具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市场规模已超过百亿美元,稳居全球前三。近十年来,中国人均玩具消费增长迅速,但仍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市场,中国玩具产业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积木玩具可以分为多种材质类型,如木质、塑料等。其中,塑料积木由于质感优良,有利于场景表现,受欢迎程度更高。按照玩法可以进一步将积木玩具分为堆积式积木、组装式积木、拼插式积木和能动式积木。按照颗粒大小不同,又可以分为大颗粒、中颗粒、小颗粒、迷你颗粒和微积木颗粒等。

积木玩具由于价值多元,覆盖年龄段广,全球及中国积木玩具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增速远超玩具整体水平,中国积木增速高于全球水平,其中大颗粒积木市场份额增速尤为显著。

积木玩家也绝不仅仅是小孩子。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人养育观念逐步发生转变,儿童用品支出意愿不断增强。玩具作为陪伴儿童休闲娱乐的消费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中国玩具受众群体快速扩张,从以往儿童和青少年拓展至全年龄段人群,市场规模包養行情稳健发展。

为何积木玩具能吸引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白皮书》认为,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国人对有创意、个性化、强社交属性、有情感共鸣、有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消费观念的不断演变,中国居民消费出现结构性变化,文化娱乐支出不断提升;同时相较于美国人均文化娱乐支出,中国文化娱乐支出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全球市场更是极具想象空间,文娱是充满机遇的黄金赛道。

伴随IP衍生品市场的进一步开发与成熟,中国玩具游艺消费受益最大,其IP化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作为最重要的玩具细分品类之一,积木已率先表现出令人欣喜的IP化水平,IP与积木有望进一步相互推动。

科技智能“赋能”中国积木 打造丰富场景玩法更有趣

中国拼装积木市场相对年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积木市场历经野蛮发展到百花齐放,日趋成熟,不断朝着品牌化大方向进行探索、变革、重组。

如今,玩家们对玩具核心需求场景伴随年龄增长与认知能力提升而持续变化;积木玩具由于其品类天性,可带来多元价值,同时天然适配全年龄段用户群体需求,可拓展的场景多样化,使得产品生命周期变长。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兴起,短视频平台成为新的“兵家必争之地”,电商渠道流量暴涨,加之线下渠道也建立起新的“护城河”,渠道分布愈发多元。

可活动关节的人形积木、高精度零件的仿生积木、拥有电机光纤的家电积木、机械装置扭蛋积木……中国积木品牌的破圈机会,离不开创新以及科技智能的差异化发展,不仅在玩法上创新,将多种功能压缩重组至积木当中,还在研发制造上加码,融入诸多智能硬件科技要素。例如通过拼装积木编写相应程序,创造出可移动的机器人、交互式装置等。编程功能针对儿童和成人玩家有不同的难度,既可以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满足成年人更复杂包養的创造需求。

积木造型的宠物碗、积木拼搭的花束——模块化设计实现了积木的多场景重塑,积木与现实生活更加贴合,提供更有趣的玩法,并且,互相兼容的积木可以创造出更大、更复杂的结构。

3D打印技术的发展也丰富了积木玩具的可玩性。与数字设计软件集成,玩家可以创造自定义形状和结构,并使用3D打印技术将其实体化。儿童可以设计自己的积木形状,了解3D建模和打印的基础指示,成人则可以设计创建出独特的艺术品或功能性作品。

与此同时,与热门IP的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IP授权不仅是IP业务收入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扩大IP影响力,拓展IP生态边界的关键核心。IP授权市场增长迅猛,IP授权对产品销售助推效应显著,众多头部积木品牌开始跨界营销,寻求强强联合的品牌协同效应,未来积木领域有望逐步搭建起丰富的IP世界。

国产厂包養網比較商方面,例如森宝积木与海绵宝宝、山东舰、流浪地球、航天文创、航空文创、兵器文创、故宫文创等都有过合作,启蒙Keepley积木则与故宫、阴阳师、名侦探柯南、宝可梦、哆啦A梦、蜡笔小新等动漫、游戏IP“牵手”;佳奇积木还与三只松鼠、包養蜜雪冰城等餐饮界品牌有过跨界联名。

此外,跟随行业发展以及泛娱乐化趋势,不少中国企业通过收购海外IP版权,或借力扩大中国市场运营,或以此进入全球市场。如字节跳动于2022年收购韩国漫画IP Kidari,投资款将被用于在中国和日本开设内容生产工作室,以及发行基于网漫的NFT,同时Kidari还与字节跳动达成内容合作,将向字节跳动旗下平台授权大约1300部漫画。

女性向积木设计精美 榫卯积木极具“中国风”

国家经济技术水平进步定会带来文化产业的兴盛,伴随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中国文化产业已刮起崛起的东风,中国文化企业有望成为新一代文化巨擘。

对比海外市场发展现状,欧美市场规模大,美国市场增速最快,已近乎完成市场教育,亟待差异化产品;亚洲市场相对分散,进入壁垒较低;拉美、中东和非洲市场增速高于亚洲,但当前规模不敌亚洲,增长可期、可拓展空间大。

国产积木品牌有哪些创新及自己的特色呢?小丸子的家、甄嬛传系列场景、美术馆系列的积木画作、积木mini包包……某积木品牌以女性向产品切入空白市场,以精美设计和趣味性快速打开市场,后逐步丰富符合品牌调性的IP,完善产品线,从而覆盖不同消费需求的群体。最终逐渐积累了该积木品牌的知名度,树立起差异化的品牌形象。

该积木品牌凭借独特的产品设计体系,打造出多个热门产品IP:以韩梅梅与李雷为主人公设计8090年代主题,激发玩家童年回忆与复古情怀;一个还原度极高的手提包造型,打开后内藏小型场景摆件,将包变身为糖果店。此外,品牌大力拓展线上渠道,通过“收藏线”和“潮玩线”双重稳固不同喜好的粉丝群体,同时与线下合作渠道推广,向“潜在玩家”种草,通过超包養高的用户黏性促进品牌销售额持续攀升。

榫卯积木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积木。当其他榫卯积木品牌还在聚焦中国古建筑复原时,某品牌另辟蹊径,强调用积木讲故事,打破榫卯积木的产品形态限制,推出明式官帽椅、坦克、卡丁车等多种形态。该积木通过极致的零件标准化,做到颗粒少、复用性高;同时,高精度零件进一步提升该积木品牌的产品力。并且,品牌与多个权威博物馆达成合作,为积木赋予了中国故事的背景,例如与故宫、国博合作切入中国古典文化场景,推出榫卯装饰画、古代中国兵俑系列等。基于文创成果的属性,赋予产品“寓教于乐”和“情怀收藏”等不同的价值。

目前,IP结合、大童化、多品牌发展以及创新玩法拓宽产品边界等已成为积木行业固定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勇于创新,注重原创设计,精进技术研发,大胆开创新玩法,推动了整个行业的革新和发展。并且,年轻人已经成为积木玩具主要消费群体,目前来看,经典IP收藏级积木、复古主题积木、潮酷风积木、机甲风积木等都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积木类型。业内人士认为,独特的品牌定位和持续的创新力,才是构成国产积木玩具行业原创品牌竞争力的“护城河”。(陈斯)

信息找九宮格見證化监管守护“大国粮仓”_中国网

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给政策性粮食监管带来颠覆性变革。目前,我国政策性粮食监管信息化覆盖率达100%,全面覆盖中央储备粮、最低收购价粮、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等所有中央和地方政策性粮食。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钱毅表示,我国初步建成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达到了粮食购销和储备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管的预期目标,人防与技防相结合迈入了网络化、智能化的新阶段,为强化粮食购销监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推动粮食监管方式变革

位于长城脚下的中储粮八达岭直属库,是中储粮集团公司推进直属库智能化升级的一个典型样板。主管智能化粮库建设应用的科长宋洋说,库区设有100多个摄像头,对库区、仓内进行全天候、无死角视频监控;每个仓内布置了几百个传感器,即时推送仓内温度湿度情况。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粮食收购、入库、储存、出库全过程、全链条、全覆盖信息化监管,推动储备粮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人机协同的“大数据”管粮,让政策性粮食监管更加精准有力。

近年来,中储粮集团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战略性布局,持续提升信息技术支撑保障粮食安全能力。目前,中储粮集团强化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在直属库信息化全覆盖基础上,通过推动直属库外储粮监管平台上线运行,实现了非直属企业储粮库点数据联通,有效防范库外储粮风险隐患,数字化储粮监管效能整体提升。

中储粮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自主可控先进技术,建立了新一代智能安全的粮库信息系统,构建粮食购销领域技防技控的铜墙铁壁。

政策性粮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稳定市场的“定海神针”和粮食宏观调控的“蓄水池”,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管好政策性粮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湖北省粮油信息中心主任陈亮认为,信息化系统改变了政策性粮食监管方式和监管理念,实现管理数据化、操控可视化、集成智能化,进一步强化政策性粮食购销全流程监管、堵塞漏洞,确保政策性粮食收购、仓储、调运各环节安全。

信息化系统能精准发现“人情粮”“转圈粮”“擅自动用”等违法违规问题线索。宋洋说,信息化系统实现粮食出入库环节自动扦样、质检、检斤以及全流程穿透式监管,减少人为干预造成的违法违规问题。例如,在扦样环节,实现对入库粮食无人自动扦样,有效减少了扦样环节作弊;在质量检验环节,检验人员只能看到样品袋上的二维码,真正做到了盲样检测,有效防范了“压级压价”“抬级抬价”“以次充好”等问题。

信息化系统推动粮库监管从“人找问题”向“问题找人”转变。广东省储备管理集团公司仓储管理部智能化粮库建设负责人说,以前粮库管理方式粗放,管理人员通过日常巡查、核查、抽查等方式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存在漏洞。如今,信息化系统通过对粮食出入库记录、库存粮食温度、仓内视频监控等海量数据的分析,结合计划、合同、质检等信息,发现“转圈粮”、质量异常、以陈顶新、应轮未轮等行为线索,及时安排执法人员跟进处置家教

在粮食储存环节,信息化系统可以对储存粮食的温度、湿度、水分等粮情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如发现异常情况,会自动发出预警,提醒处理,确保粮食储存安全。

实现信息化系统“一盘棋”

我国政策性粮库遍布全国各地,且分布广泛,监管难度大。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少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公共数据共享相关行业标准,导致各个层级之间的数据比较分散,同一层级、上下级、监管层级等数据传输不统一,形成“信息孤岛”,数据无法互联互通。加快推进监管信息化系统“一盘棋”,实现穿透式监管,能够更好地守护“大国粮仓”。

为了实现监管信息化系统“一盘棋”,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统一平台、统一信息系统的要求,加快推进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着力构建以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国家平台为核心、省级平台和央企平台为枢纽、粮库信息系统为基础,实时对接、逐级负责的信息化监管三级系统架构。

国家平台加强全国信息数据资源整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应用,建设成为粮食购销和储备监管信息化的“数字大脑”。中储粮集团公司实现集团层面政策性粮食业务数据家教实时汇聚,并与国家平台自动对接。各粮食储备仓库着力建设完善粮库信息系统,强化系统应用,实现业务全过教學場地程在线处理。

目前,三级信息化监管架构已经全面打通,数据采集渠道畅通了,数据共享通道打通了,形成了一体化的数字底座支撑体系,实现了数据“一张图”“一张表”。“我们粮库的信息化监管系统与湖北省级粮食监管平台和国家级粮食监管平台无缝衔接,实现了数据共享、视频共享、系统共享。”湖北省粮油储备公司武汉储备库主任伊瑜说。

大数据是监管信息化系统“一盘棋”的基础,实现人机协同“大数据”管粮,犹如为粮食监管提供了“千里眼”和“透视眼”,形成了对涉粮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

钱毅表示,一方面,坚持以高质量的数据源头采集为基础會議室出租。国家平台建成数据质量监控反馈系统和数据质量评价系统,省级平台强化数据源头采集,确保“一数一源”、动态汇集和实时更新,实现数据与国家平台全面、准确、实时对接。目前,国家粮食和物资管理平台汇集粮食购销数据4亿条,数据采集范围扩大了60%。

另一方面,国家、省级、央企平台根据管理权限,积极探索应用数字化监管模型,建立并不断迭代完善涉粮违规违法行为大数据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实行人机协同监管,一旦出现相关情况,由信息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执法督查人员跟进处理。

构建信息化监管长效机制

管好政策性粮食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本途径在科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钱毅表示,要持续巩固提升,不断迭代升级,构建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长效机制。2024年是巩固拓展粮食购销监管信息化建设成果、推动建立健全应用和运行长效机制的关键一年,粮食购销监管信息化将从集中建设向常态化应用转段。要围绕巩固拓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成效,会同有关部门、央企和地方,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应用和运维体系,确保信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使信息化真正成为提升管理水平的工具和加强监督检查的手段。

粮食监管要持续深化信息化应用。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应用和运行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持续提升应用水平和加强运维力量、资金投入、管理制度等措施要求,持续用好用活用足监管系统,使信息化真正成为提升管理水平的工具、加强监督检查的手段。

持续完善监管功能。建立迭代更新、有序开放的大数据算法平台和模型库,加强国家平台与省级和央企平台模型算法、知识图谱、智能应用等共享,实现对粮食购销领域全场景智能化监管,充分挖掘现有数据资源,强化数据和视频的综合分析预警能力,不断提高智能化穿透式监管水平。

持续加强督促指导。坚持督帮一体,加强实地督导,现场发现、指导帮助解决问题。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发挥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走深走实。

陈亮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粮食行业面临信息化人才短缺问题,要加强信息化人员培训,全面增强信息系统使用人员实操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岗位相关人员的技能。(记者 刘慧)

运用司法力查甜心寶貝包養網量守好绿水青山_中国网

2023年,贵州法院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成立全国首个“‘司法碳汇跨省协作’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促成全国首例“司法碳汇跨省协作”企包養網业认购;发布全国首份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蓝皮书……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茆荣华。在采访中,他详细介绍了过去一年贵州法院如何运用司法力量,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为新经济增长点提供司法保障

2023年,贵州高院审理贵州省首例跨省煤炭产能置换指标交易案。作为该案的主审法官,茆荣华介绍说:“案件的顺利审结,促使煤炭产能配置更加优化,推进了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助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贵州法院还专门开展了涉法涉诉煤矿企业系统治理攻坚行动,推动煤矿企业恢复生产、释放和扩大产能,通过攻坚行动,32处煤矿复建复产,释放产能1600万吨/年,为贵州打造新经济增长点提供司法保障。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与省直部门联合开展水污染防治、河湖安全、森林保护“六个严禁”等专项行动,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保障资源能源安全。

贵州高院与省林业局等部门共同构建认购林业碳汇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全省法院推行在森林资源案件中认购林业碳汇开展替代性修复,形成“生态修复+碳汇认购”基本模式。司法碳汇入股、碳汇认购跨省协作等创新举措推动生态产品实现价值转换;湄潭茶产业环境保护法庭加强茶园生态环境保护,让老百姓种上干净茶、幸福茶;仁怀、习水、赤水等地法院加强赤水河包養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确保酱香白酒产业带持续高质量发展;修文县法院设立猕猴桃国家包養網地理标志产品知识产权与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助力国家地理标志产业优化升级。

打造生态司法保护新模式

“从2007年成立全国首家环保法庭——清镇市环保法庭开始,我们就持续关注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生态环境保护需求,不断优化环境司法专门机构设置,目前已形成‘1934’审判格局。”茆荣华介绍说。

贵州黔南、毕节、贵阳等地集中管辖法院在非集中管辖法院还设立了巡回审理点、法官工作站,加强集中管辖法院与非集中管辖法院的协同配合。贵阳中院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企业破产案件办理全过程。

“我们还根据需要不断拓展司法保护的范围。”据茆荣华介绍,过去的一年,贵州法院设立了“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司法保护基地”,加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设立镇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司法保护基地,加强镇远古城司法保护;设立“玛瑙山营盘遗址人文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加强古军事遗址司法保护;为加强“箐苗”民族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在梭戛生态博物馆设立工作站,进一步完善贵州特色环境司法保护体系。

破除区域壁垒实现全域保护

只有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强化综合治理,才能真正有效保护绿色生态。为了破除区域壁垒,贵州法院与重庆、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法院签署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协作机制,构建“锰三角”环境污染治理执法司法跨区域协作机制。

茆荣华说:“环境保护光靠法院一家远远不够,只有紧紧包養平台推薦依靠职能部门才能全面提升环境保护治理成效。”贵州高院与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联合制定工作办法,深入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工作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工作衔接机制;指导遵义法院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共同成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司法保护与科学研究中心,进一步提升长江禁渔工作科学性;与省司法厅等共同承办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法治主题论坛,进一步拓宽环境司法国际传播渠道。

过去的一年,贵州省3篇裁判文书被评为全国法院环境公益诉讼审判优秀业务成果,4件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环境资源典型案例,1件案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法数据库收录,1件案例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

时代之卷常新,贵州法院的司法保护环境探索之路也从未止步。“包養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现代化,充分参与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好服务保障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茆荣华说。


查包養網心得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_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家发展门户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题: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聚焦时代课题、擘画宏伟蓝图,鲜明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淬炼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不断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循大道,至万里——“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引用的古语。

2012年11月,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刚刚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饱含深情地说:“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正是在这次参观展览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并以“人间正道”阐释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中国梦”开篇新时代,一条厚植于中华沃土的治国理政大道徐徐铺展。

古语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为万“器”之统领,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道”的正确指引。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2013年1月,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包養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力棒交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手中,习近平总书记铿锵作答:

“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在治国理政大棋局中,如果说“道”是前行指引和远大目标,“器”则是具体路径和谋划方略。

以道御器,道器合一。

2020年金秋十月,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举世瞩目。

全会公报的字词之变,清晰勾勒出未来中国的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四个全面”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四梁八柱”。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明确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统筹推进“三大攻坚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远大理想和现实工作相结合,在不同阶段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和极具针对性的实现路径,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以器载道,道在器中。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的高度评价。

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下,深圳如今又承载着更为重大的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10年来,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背后,都蕴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远考量——

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旨在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积极发展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不失时机、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活力竞相迸发;

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守正道而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

2021年11月,首都北京。

人民大会堂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决议强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历经新时代10年伟大实践,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坚守马克思主义大“道”的同时,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深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成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起点上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循大道,至万里。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激荡交融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间正道”壮阔无垠。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两幕场景,意味深长——

2017年11月17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准备同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合影时,习近平总书记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站在队列里,握住他们的手,微笑问候,将两位老人请到自己身旁就座:“来!挤挤就行了,就这样。”

礼敬贤德、尊老敬老,激发更多崇德向善的力量。

2018年3月17日,人民大会堂大礼堂。

再次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代表宣读誓词。

“德者,本也。”“法者,治之端也。”

历数华夏历史,风雨沧桑、治乱兴衰,一再证明“为政以德”和“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的深刻道理。

2014年金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的历史坐标上。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起草、经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思想鲜明体现。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自始至终,民法典编纂工作都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

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请示汇报,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德法共治,深植中华民族文化沃土。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发人深省。

德法共治,要抓“关键少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

以法为教,以德铸魂,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法治与德治同频共振,相融相济——

出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社会环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从惩戒老赖,到规制“霸座”;从制定英烈保护法、设立烈士纪念日,到弘扬家庭美德树立优良家风……法治和德治共同助推社会风清气正,挺起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2021年6月29日,首都北京,一场重要仪式隆重举行。

红毯铺道、红旗漫卷,国宾护卫队护送下,“七一勋章”获得者前往人民大会堂,登上授勋台。

《忠诚赞歌》乐曲声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他们颁授勋章。这一幕随着电波传遍神州,亿万人民为之感动、感怀。

这是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标志着我国五大最高荣誉全部颁齐,统一、规范、权威的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全面落地。

建章立制,铭刻荣光。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礼序乾坤、乐和天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气势恢弘、大度雍容,纲维有序、礼乐交融”……

“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礼仪之邦的时代之礼,以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振奋了精神、鼓舞了人心、凝聚了力量。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道德的奥义在于践行。

引用卢梭的名言“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指出“让十三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人民包養是法治和德治的根本力量。

正是亿万人民的参与、践行和监督,让立法工作更加民主科学,执法水平和司法公信力持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迈出坚实步伐。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看今日之中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广为弘扬,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学习先进成为风尚,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以法治为保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公平正义、促进向上向善培植深厚土壤。

奉法者强则国强,崇德者荣则国兴。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指出:“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行稳才能致远,有进才能固稳——“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在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国际局势突变等超预期因素造成较大冲击的形势下,一系列最新指标正彰显中国经济持续回稳——

继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后,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纷纷出现积极变化,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50.1%、达到荣枯线以上,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大局大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领航掌舵。

行稳才能致远,有进才能固稳。稳与进的辩证统一,始终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稳中求进”从经济领域的指导方针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进一步拓展丰富了“稳”与“进”的内涵。

稳中求进,是稳固大局、定国安邦之道——

“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引用《诗经》和《道德经》中的古语,向世界阐述治国理政理念。

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面对国际局势突变和粮价波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政协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全力抓好能源安全,将网络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高度,沉着应对美国主动挑起的贸易战,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中国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并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中国这样的“大块头”来说,稳住了自身发展,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稳中求进,是开拓创新、向着高质量发展坚定迈进的指南——

“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面对中国经济告别高速增长和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大论断,并辩证指出,“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习近平总书记道出稳中求进的关键所在。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有“中国光谷”之称,如今是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研发生产基地。

今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询问核心技术攻关情况。十年三赴“光谷”,足见科技创新在总书记心头分量之重。

“力,形之所以奋也”。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墨经》的话,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将创新置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

创造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工作主线,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面对保护主义逆风,“勇于开顶风船”,开创性举办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将高水平开放进行到底;

瞄准提升百姓福祉,脱贫攻坚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系列历史性战略抉择,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局的深刻洞察,也为踏上新征程的中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稳中求进,是统筹兼顾、打好“组合拳”的方法论——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既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努力保链畅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控考验。

十个手指弹钢琴,重在把握时度效。

强调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急不得,也等不得”,为资本设置“红绿灯”,要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坚持稳中求进,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中,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断开辟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破立并举,革故鼎新——“既要勇于‘破’,又要善于‘立’”

破与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事物变革创新的一对辩证关系,蕴含着古代先贤破立并举、革故鼎新的智慧之道。

2022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

“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谈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

不简单地以“破”代“立”,也不片面地强调“破字当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全局视野布局党和国家发展各项事业,强调“既要勇于‘破’,又要善于‘立’”,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引领开启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变革。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又一个划时代的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前所未有的改革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336项改革涵盖方方面面,以磅礴之势全面推进,打破利益的藩篱,促进各项制度机制更加成熟定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立治有体,施治有序。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作出决定。

首次系统阐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人包養網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作出许多新的制度安排,系统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中国之制”不动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敢破敢立,破立并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我们在座各位做起来,新人新办法。”

2012年12月4日,履新不到一个月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让人心为之一振。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党内规矩作为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加强纪律建设,构筑起党中央坐镇中军帐、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的政治秩序,“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

“以国内生产总值论英雄,你们已经排在全国第六位,假如过两天到第五位了,就能一俊遮百丑了吗?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河北占了7个。再不下决心调整结构,就无法向历史和人民交代。”

2013年9月,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让人们深刻感受到总书记破除陈旧发展理念的坚定决心。

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新成效,推动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破除特权意识和“官本位”思想,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战略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破除体制机制束缚,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大刀阔斧的“破”,展现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魄力;

统筹谋划的“立”,彰显“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的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把握时与势,因时顺势、主动谋势,是中国古代先贤定国安邦的精髓要义,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鲜明标识。

时常引用《孟子》的“虽有智慧,不如乘势”、《鬼谷子》中“察势者明,趋势者智”、西汉桓宽《盐铁论》的“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明朝张居正的“审度时宜,虑定而动”;

强调科技创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要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强调文明发展“顺时应势”……

新时代10年间,观大势、谋大事、定大局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彰显中国智慧。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金钥匙”。

敏锐洞察世情、国情、党情之变,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察时观势,需看中华民族前进之“经”,也看世界力量对比之“纬”。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准确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国际环境更加不稳定不确定,但国际格局“东升西降”的趋势更加显著,大势不可逆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用大战略谋划发展大棋局,不断化优势为胜势、应变局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

聚势而强,以区域布局之变谋协调发展新优势。

2018年中秋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用4天时间赴黑吉辽调研,谋划新时代东北振兴;

1个月后,集中4天赴珠海、清远、深圳、广州等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3个月后,再用3天集中调研京津冀,布局协同发展。

以千秋大计的气魄设立雄安新区、着眼世界级城市群目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赋予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历史新使命;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三大城市群构建新增长极和动力源;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四大经济区谋求发展新方向。

覆盖东中西、协调南北方。

发展空间在战略谋划中不断延伸,发展势头在协同联动中持续巩固,一个个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拔节而上、积厚成势,为国家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蓄势而发,让中华民族在绿水青山中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擘画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一系列重大部署下,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打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继出台;钢铁和煤炭分别压减淘汰落后产能1.7亿多吨和10亿吨,煤电淘汰关停落后机组7000万千瓦以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用历史的长镜头去端详,习近平总书记看得深刻:“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说把多少真金白银捧在手里,而是为历史、为子孙后代去做。”

谋势而动,以发展格局之变谋主动发展胜势。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浙江考察,冒雨来到舟山港。彼时,受严峻疫情冲击,国外原材料进不来、国内货物出不去,这个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一度成为“空港”。

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调研,一边思考。“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回京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把握大势、着眼未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一系列重大部署相继推出、加速落地。

新的征程上,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长远、指明方向,构建起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新战略、新布局。

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坚定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坚持和而不同,倡导美美与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多年,流传下与不同文明友好往来的一段段佳话。

进入新时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将以包養怎样的格局和胸怀拥抱世界?

2013年3月,作为国家主席首次出访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以中国古人“和而不同”的处世之道表达期许:

“我们希望,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各国人民都能够共享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各国人民的意愿都能够得到尊重”。

几天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在寻求“和”的同时尊重“不同”,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径——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和”文化。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也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2014年4月,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习近平总书记以“茶”和“酒”比喻东西方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包養網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在习近平总书记眼中,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40多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69国,在国内外主持和出席一系列重大多边外交活动,接待来华访问的国际政要数百位……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致力于推动不同文明相知相惜。

“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了解这些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了解在这些文明中生活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不同,观世界的方式也就不同。

在国家间互动愈发频繁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国际关系向何处去”给出中国答案。

“朋友多了,路才好走。”如今,中国已同18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2017年初,瑞士,日内瓦万国宫。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同世界分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传承中华文化的理想追求,赓续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光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2022年9月,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上合组织未来建设指引方向:要勇于面对国际风云变幻,牢牢把握时代潮流,不断加强团结合作,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10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引领各方形成共识。

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引领时代进步潮流:

传承文明成果,运用东方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为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搭建合作平台。9年来,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中国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动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全球发展遭遇逆风逆流之际,牢牢抓住发展这个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为的是“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智慧的时代价值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

善其身者,更应兼善天下。

今日之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今日之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逻辑。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

思想光耀征程,共襄千秋伟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以无比坚定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在新的征途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记者张旭东、邹伟、林晖、于佳欣、孙少龙、王立彬、姜琳、郑明达)

记者调查大数据杀熟现象:App上订酒店,黄金会员比普通会员贵查包養app211元_中国网

■ 调查动机

有网友近日分享在某平台的购票经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用3个账号,买同一趟航班,同一舱位机票,价格各有不同,最多相差900多元。对此,该平台回应称,不排除为代理商价格投放错误或账号领取过大额优惠券。

近年来,大数据杀熟时有发生,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而随着2024年春运将至,出行旅游迎来高峰,人们将更频繁使用网络平台购票、订票、订酒店等,对平台是否存在大数据杀熟也格外关注。

当下,大数据杀熟现象是否仍然存在?怎样的情形算大数据杀熟?如何整治大数据杀熟?带着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黄金会员账号显示的价格为2910元一晚,普通会员账号显示的价格为2699元一晚……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在某款App上,用两个账号分别搜索三亚某度假酒店同时间同房型的价格。两个账号都没有使用任何优惠券。

随后,记者就此问题电话咨询该旅行App客服,对方回复,这是由于平台会给新注册用户一定的优惠。但记者发现这种优惠政策并不透明,在费用明细中,只有用户需要支付的总价,并无详细的优惠说明。

在与上述客服的进一步沟通中,对方解释平台是按照优惠后的价格进行直接展示,如果有叠加优惠券会在明细中展示出来,如果没有,则会按照包養会员等级展示最终价格。

这到底是大数据杀熟还是差异化营销?

多位业内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面对大数据杀熟,消费者天然处于劣势地位,面临着辨别难、举证不易、维权困难的困境。由于大数据杀熟的即时性、隐蔽性、模糊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建议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平台的数据使用规则进行评估和监测,对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的平台严令整改。

等级越低价格越低

客服回应含糊不清

河南郑州一网友近日爆料称,在某平台订机票时发现,用3部手机在同一时间看同一航班,价格各不相同,且差异巨大——搜索2月7日郑州飞往珠海的南航CZ6489次航班时,3台手机上所显示的价格分别为400元、481元、1330元。

在评论区,有网友怀疑价格或与手机型号有关,也有网友称订的机票越多就越贵。平台客服回应称,每位旅客随机的优惠不一样,并非平台杀熟,建议使用家人、朋友的不同账号比较一下,选一张最便宜的下单。

类似的经历并不鲜见。

“离谱!”对于今年1月上旬的一次机票搜索结果,北京市民林雅(化名)如此评价。她在1分钟内接连登录了某款App的两个不同账号,同样时间、同样地点、同一航班,两个账号显示的价格分别为930元和600元,“930元的是常用的高等级账号,600元的是低等级账号但并非新注册账号”。

林雅说,她当时立即致电客服,对方称是网络波动、系统异常或设备差异等原因造成的。林雅对这样的解释无法接受。

1月21日,记者尝试用两台手机在某平台上查询杭州到昆明的机票价格。通过对比发现,用两个不同的身份证购买同一时间、同一班次的机票,价格会有5元至10元的差别,其中等级高的账号价格高于新注册等级账号。

对此,平台客服回复,由于机票价格分属不同的航空公司投放在平台上,航空公司的销售采取的是全国联网随订随售模式,所以机票价格会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变动是正常现象。客服称,造成最终价格不同的原因是使用了“惊喜特惠”,这是平台随机投放的优惠政策。

记者进一步询问,系统随机投放的依据是什么?客服称,所有用户都有可能接到特惠金额。此外,平台会根据用户所购买的产品进行里程累积,从而升级用户的会员等级,用户可以兑换等级相应的优惠券或福利。等级越高,可兑换的福利就越多,与价格没有关系。

记者在另外3个旅行平台中进行搜索,将出发地统一设置为杭州,分别用新旧两个账号搜索同一时间、同一目的地的机票,通过对比同一班次的价格发现,这3个平台的价格均呈现出一些航段新用户价格低于老用户的情包養况,差价在5元至10元。

“大数据杀熟是一种严重背信行为,不符合道德要求,更违反法律要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消费者与网络平台之间的“熟”即“用户黏性”,消费者基于信任使用平台,不再货比三家;平台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对熟悉的顾客提供相对较高的价格,甚至歧视性待遇,属于典型的不诚信行为。

存在多种杀熟模式

侵害群众合法权益

近年来,有关平台大数据杀熟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记者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搜索“大数据杀熟”,显示有超过6000条投诉。

曾有学者针对网约车的一项调研结论显示:“熟人”打车比“新人”贵;打车人越多,打车费越贵;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

重庆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实习期间和同学拼车时就发现了网约车平台“同时同地不同价”的问题。“我们4个人坐一辆车,每天大家分别用4个不同的网约车服务平台换着打车,谁出来的价格低就由谁来打。如果某个同学是第一次用该平台打车,上面显示的价格基本都会比我们几个老用户便宜好几元”。

据公开报道,近年来从旅行、电商、打车到外卖,多家大型互联网企业都曾被曝出利用大数据分析对不同群体进行差别定价。

有网友举报在电商平台遭遇大数据杀熟:购买家电时遇到了非会员价格比会员价格还要低、不常用的账户会被赠送更低折扣的优惠券等情况。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通过舆情监测手段梳理出8种大数据杀熟形式,分别为:新老用户打折优惠信息不同;广告联盟分享用户数据;针对用户特点提供特定服务;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浏览过程遭遇“花式”催买;老用户比新用户价格高;默认勾选之前购买过的产品;不消费时送优惠券,消费时却没有。

根据此前北京消协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61.21%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主要体现为不同用户享有不同的折扣或优惠,45.76%受访者认为体现为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36.92%受访者认为体现为同一时间不同用户价格不同。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告诉记者,从表面上看,大数据杀熟是电商经营者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或习惯推送特定的商品或服务,或为了“获客”“拉新”针对新人或特殊群体,推行损害其他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优惠营销策略。从深层次看,大数据杀熟实际上反映了部分电商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过度采集和随意使用,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权利没有得到尊重和平等保障。

是否杀熟难以判定

需要衡量各种因素

近年来,不少平台被质疑大数据杀熟,而随着各部门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视,相关规定与法律也相继出台。但在现实中,几乎没有一个平台承认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比如有平台称,这并不是大数据杀熟,而是针对不同用户所进行的差异化营销。

曾在某大型购物网站从事营销工作的陈凯(化名)告诉记者,大数据杀熟常见的套路分为借助大数据进行“用户画像”、通过地理位置信息实现杀熟以及通过用户与移动端应用交互的行为细节实现杀熟等。

“根据用户的收入水平与消费习惯实现杀熟,这是最常见的套路。还有一种便是商家通过用户与应用交互的行为细节,如键入信息频率、搜索关键词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一时点用户对于商品或服务需求的迫切程度,一些商家会基于这些信息进行动态浮动加价。”陈凯说,一些商家还会通过移动端应用后台收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并进行实时分析,若用户所处的位置附近潜在的竞争对手较少,则进行一定幅度的加价。此外,用户的住址、办公地点、常去消费的场所等地理位置信息也可以用于判断用户的收入水平及消费能力,使得“用户画像”更为精准。

对此,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提到,判断是否构成大数据杀熟,需要认定平台是否对交易相对人在价格上进行差别对待,以及认定交易相对人是否“条件相同”。但实际情况是,消费者缺乏必要的技术条件,难以辨别商家是否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而当前大数据杀熟的很多案例,大部分是处于质疑阶段,即便是诉讼也很难有结果。

在陈音江看来,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关于大数据杀熟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其概念具有模糊性和主包養網观性。例如,企业认为是为了精准推送更适合消费者的商品或服务,或者是以新人红包、新人专享或新人优惠等“获客”营销。而消费者认为,同时在同一平台购买同一商品或服务时,实际成交价不同就是不公平,就是大数据杀熟。

他告诉记者,目前可以从两方面判定企业是否构成大数据杀熟。第一是差别化推送,即企业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手段,根据用户特征形成精准的“用户画像”,只推送给用户符合其特征的信息或产品;第二是明显的价格歧视,但需要看它是否有公平合理的依据,并非成交价不一样就是大数据杀熟,这其中还包含是否存在企业正常营销规制等各种复杂因素的衡量。

明确归谁管怎么管

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杀熟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是算法的隐蔽性和其技术的相对领先,消费者很难察觉;二是头部平台通过“烧钱”获取市场优势之后,需要通过“收割”来尽快实现其资本收益。

也有从业者认为,对于大数据杀熟问题的处理切忌“一刀切”,应正确对待促销等正常的商业行为,重点关注是否因消费者身份进而提供差别服务和价格,基于用户身份进行的服务差别定价,存在主观故意。

针对治理大数据杀熟现象,受访专家认为应该双管齐下,从企业和监管部门两方面细化责任与约束手段。

陈音江认为,企业应当合理使用大数据技术,不能通过大数据技术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具体来说,首先包養網心得企业要依法采集和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其次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但同时要有不完全针对其特征的选项供消费者选择。”陈音江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拉新”“获客”等营销规则,但这些规则要兼顾公平合理性,而且要做到公开透明。在交易规则上,电子商务经营者则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在刘俊海看来,大数据杀熟一事牵涉面较广,头绪也较多,一方面要包養明确“归谁管”,可考虑由国家市场监管部门作为主体监管部门,牵头组织商务、工信、网信、文旅等有关部委一道,形成监管合力,消除监管盲区;另一方面要明确“怎么管”,引入外在的制裁与约束机制,严惩失信行为,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同时,应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杀熟行为进行自动侦测和预警,提高执法效率和力度。

由于大数据杀熟具有即时性、隐蔽性、模糊性和复杂性,消费者很难发现也很难举证维权,监管部门也很难查证和处罚。陈音江从消费者的角度建议:“消费者应当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如果发现它明显存在差异化推送、明显的价格歧视、过度采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等情况,那么消费者应当依法依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于新用户和流失的老用户,大部分平台会有针对性地拉拢和召回策略。针对一些平台,可以先卸载一段时间,再重新安装。平台对于价格敏感人群,也会有一些优惠措施。”陈凯说,如果用户在平台上频频领取优惠券,很可能会被大数据判定为“价格敏感者”,平台也会向其发放更多优惠。

“总之,大数据杀熟是一种基于‘用户画像’、地理位置信息、消费频率、购买历史等因素的价格策略。”陈凯说,作为消费者,要保持警惕和理性,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商家的义务。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规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记者 赵丽 实习生 文旭晨)

“天眼”望星查包養網站比較河 山间科普热_中国网

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中国天眼”(FAST),是目前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至今已经发现740余颗新脉冲星,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边界。

在距离“中国天眼”约5公里的地方,克度镇依托“中国天眼”发展起“天文小镇”,热爱天文、崇尚科学的访客纷至沓来,感受国之重器的科技魅力,聆听科学家的动人故事。

随着当地天文科普研学兴起,这个大山里的小镇愈发热闹。在曾经闭塞寂静的山坳坳里,“中国天眼”看到了遥远星河,也点亮了人间烟火。

——编  者

层峦叠嶂,翠林如海。在平塘的山间,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静静凝望,探寻百亿光年之外的射电信号。

银汉迢迢,星河耿耿。在平塘的夜里,人们抬头仰望,思绪总易飘向星辰大海,好奇天际尽处是何处。

第一次来到建有“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的“天文小镇”,7岁的于昊杨兴致勃勃:“妈妈,这里的‘大锅’真的能找到我们看不见的星星吗?”“等我们参观完,你就能找到答案了。”母亲杨琳笑着说。

感受宇宙呼吸

探索天文奥秘

“中国天眼”科普基地包括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天文时空塔、南仁东事迹馆以及球幕飞行影院等。其中,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是杨琳母子来到“天文小镇”的首站打卡地。

进入体验馆序厅,一尊屈原的雕像置身中庭,抬头仰望,穹顶星光闪烁。“日月安属?列星安陈?”2000多年前,屈原对浩瀚宇宙发出的疑问似乎仍在回响。宇宙之“问”跨越千年,始终牵引着人类涌动不止的好奇心。从浑天仪看到日晷,听着古人观星探天的故事,于昊杨对宇宙的好奇心被一点点激发。

操作平板电脑,下达观测指令,FAST系统主动调整反射面及馈源舱姿态,接收、处理、分析电磁波,生成数据进行存储、传输……这不是在FAST观测基地,而是在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的FAST仿真体验室里,访客们深度体验FAST的工作原理,模拟FAST寻找星星的过程。

射电体验厅的一角,模拟陨石上放置着耳麦,戴上后耳边传来“中国天眼”捕获的脉冲星信号处理转换而成的音频:像潺潺水声,像汽船鸣笛,像心脏跳动……“这是‘天籁’,你也可以称它为‘宇宙呼吸’。”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的讲解员说。

“第一次听到来自宇宙的声音,有‘零距离’接触天体的激动。”杨琳感慨。

更强烈的震撼来自亲眼看到“中国天眼”。

搭乘摆渡车盘山而上,攀登上几百级台阶,访客们来到瞭望台,满目苍翠中,一口银白色的“大锅”映入眼帘,人群中发出阵阵惊叹。“这就是‘中国天眼’,足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通过‘大锅面’和中间吊起的馈源舱,不但可以‘听’到电磁波包養網,还能帮助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讲解员胡啟秀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天眼”已经发现740余颗新脉包養冲星。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无论是游览科普展馆,还是参观科技设施,都让更多人能够了解科技创新,感受科学魅力,从而激发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平塘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柏文丽说。

汲取精神力量

灌溉科学梦想

“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突破,以南仁东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为此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令人感动。

包養網

“‘天文小镇’不仅有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中国天眼’瞭望台让人探寻宇宙奥秘,还有南仁东事迹馆,让参观者感受科学家精神、汲取奋进力量。”胡啟秀介绍,南仁东是“中国天眼”的原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中国天眼”历经多年论证、立项及艰苦建设后落成启用,南仁东为此毫无保留地燃烧生命直到最后一刻。他与全体工程团队一起通过不懈努力,迈过重重难关,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

既要建好,更要用好。现在的“中国天眼”观测基地,仍有100多名年轻“探天者”默默坚守。数据中心运维工程师、测控工程师……他们继承了南仁东等老一辈科学家们精益求精、不畏艰难的求索精神,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勤于钻研,让凝聚无数心血的国之重器稳定可靠运转,在群山深处展现年轻人的使命担当。

了解“中国天眼”、知晓科学家事迹,几乎成了当地人的默契,大家都能说出几个故事。克度中学物理教师石贵海说,每逢新学期开学,学校都会专门组织学生参观南仁东事迹馆,这也是许多访客来到“天文小镇”的必去之地。

南仁东事迹馆里的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影像,再现了他一生为国造重器的动人故事。“中国天眼”一项项亮眼的科学成果,离不开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科学家精神,把“中国天眼”运行包養網维护好,保持优良的观测性能,产出高质量的观测数据。“我也要学好知识,当科学家,成为像南爷爷他们那样的人。”参观的小朋友说。

夜幕降临,“中国天眼”静静凝望,仿佛看透百亿光年;繁星闪烁,孩子们抬眸遥望心中的梦想。

结缘观天巨目

迎来山乡巨变

气势磅礴的观天巨目,令人沉醉的璀璨星空,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天文小镇”里风景可不少。

“贵州遍布喀斯特地貌,形成不少洼坑、溶洞,‘中国天眼’就是依山就势,利用天然洼坑作为台址。”“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讲解员余悦说,“天文小镇”依托地质奇观、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等,推出“科普+探险”“科普+民俗”等诸多研学旅行路线,既能满足访客对天文宇宙的好奇探索,又能一览喀斯特地貌、体验少数民族文化。

地处高原之上、群山环绕的“天文小镇”,空气清新又远离城市喧嚣及各种信号干扰,是观星爱好者的理想之地。尤其是每年7月至10月,这一带晴天多、阴雨少、大气透明度高,是观星的最佳时节。伴随小镇里的天文热,观星营地、星空民宿等旅游形式逐渐兴起,不少群众因此吃上“旅游饭”。

2020年初,“天文小镇”的居民黄小清从银行贷款,将自家楼房改造一番,给房间、走廊装饰上星空元素,每个房间配上天文望远镜,开起小镇第一家星空主题民宿,当年便收入20万元。

为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平塘县2017年至今改扩建旅游公路200余公里,新建公路驿站(观景台)8座。

如今,这个小镇上人流不息,从平塘县城到“天文小镇”,只要半个多小时,从贵阳来此只需一个半小时包養網。“天文小镇”及周边的民宿也从原来的6家增加到30多家,餐馆发展到80多家,辐射带动1200余人就业。截至目前,“中国天眼”科普基地已接待访客280余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18亿元。

从贫瘠乡镇到“天文小镇”,依托“中国天眼”,克度镇与科技结缘,面貌焕然一新,交通道路四通八达,配套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如今,一座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天文小镇”正在茁壮成长。

培优培强乡村振兴“领头雁”——湖南扎查包養心得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综述_中国网

在湖南省怀化开放大学的校园里,一架造型小巧的无人机一下子飞到200米高空,不一会儿又快速降落,平稳流畅的飞行操作吸引了众多同学围观,其中就有来自怀化市中方县铜湾镇思坪村的种粮大户杨英平。“今年刚买了一架无人机,听到市里要办农机作业操作手培训班,我赶忙报名,好好学习一下无人机规范操作,学好了自己也能开展无人机植保作业,有余力的话还能给周边农户提供服务。”杨英平高兴地说。

这是湖南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湖南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近十年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7.6万人。随着参与培训的农民把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这批学有所成的高素质农民正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了人才支撑。

分层分类,精准培训提质量

为切实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落地见效,湖南出台了《2023年湖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湖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等文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分层分类实施培育工作,省级重点抓好示范性培训和高层次人才培育,市级重点抓好区域共性技能培训和全产业链综合型人才培育,县级重点抓好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和产业带头人培育,促进职业能力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匹配。

为实现精准培训,确保培育质量,永州市宁远县筛选出全县具备潜力的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建立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信息库,5年来组织开展“水稻、水果、茶叶、水产”新技术提升专题培训班200多期,培训农民2包養網排名.7万余人次。

此外,湖南还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合理设置培训内容、时长,按农时分段开展培训。今年初,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相关部门利用冬春农闲时节,以种植大户、家庭包養农场、农民合作社为重点,因地制宜围绕大豆油料扩面积、提单产开展系统培训,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用技术包養培训。

精准培训从源头上杜绝了“大水漫灌”式培训的弊端,有效推动了全省高素质农民队伍结构持续改善、质量持续提升。何广泽、王立斌、朱霞、王新兵、高贵等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保供先锋,通过带动农户成立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大大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精心组织,要素保障强基础

专业性、系统化、多元化的高素质农民培育,离不开专业师资力量、社会培训机构、政府专项资金等资源要素的支撑。

为进一步夯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基础,湖南坚持以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农广校、科研单位等公益性培育机构为主体,打造了一支具有湖南特色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队伍,长期稳定承担培训任务。2022年,全省共有406所(家)、1033个实训基地参与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除此之外,今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对象予以扶持的指导意见》,对高素质农民优秀学员予以产业及项目扶持。

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刘英,常年行走在授课一线,对农民需求如数家珍:“往大处说,我们要为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更多高素质三农人才;往细处说,我们要为农副产品出村进城找路子,让农民的生活过得更红火。”寒来暑往十余载,刘英带领团队累计培训学员7万余人次,其中4万多人成功在网上开店和销售产品,1万余人包養網價格成为“村播带货”网络销售达人。

为了更好地对接农民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需求,今年湖南在全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情况调研,通过产业发展主题座谈会、上门访谈、发放调查问卷、专家论证会、教师团队指导服务等形式,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方法等方面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获取有效建议和意见500余条,为科学制定培育实施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资源互通,多方协作扩影响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与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科协、省残联、共青团省委、省妇联等共同发力,资源互通、阵地共享,不断扩大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范围,增强培育的影响力。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与省教育厅联合推介17所省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与省科协联合举办了5期农民科学素质网络大赛,与省残联联合开展了4期残障人士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示范性培训班,与共青团省委、省妇联联合开展包養了多期青年、巾帼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班,与省人社厅合作评定了第一批乡村振兴农艺专业职称,形成了大培训工作格局。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动与多部门分工协作的培训工作格局,并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教育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时,强化培育各环节组织管理,依托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项目监管,通过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机构、师资和效果等综合管理在线评价,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用,推动培育工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习近平治国查包養網站比較理政的中国智慧_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家发展门户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题: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聚焦时代课题、擘画宏伟蓝图,鲜明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淬炼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不断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循大道,至万里——“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引用的古语。

2012年11月,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刚刚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饱含深情地说:“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正是在这次参观展览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并以“人间正道”阐释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中国梦”开篇新时代,一条厚植于中华沃土的治国理政大道徐徐铺展。

古语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为万“器”之统领,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道”的正确指引。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2013年1月,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力棒交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手中,习近平总书记铿锵作答:

“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在治国理政大棋局中,如果说“道”是前行指引和远大目标,“器”则是具体路径和谋划方略。

以道御器,道器合一。

2020年金秋十月,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举世瞩目。

全会公报的字词之变,清晰勾勒出未来中国的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为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四个全面”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四梁八柱”。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明确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统筹推进“三大攻坚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远大理想和现实工作相结合,在不同阶段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和极具针对性的实现路径,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以器载道,道在器中。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的高度评价。

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下,深圳如今又承载着更为重大的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10年来,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背后,都蕴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远考量——

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旨在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积极发展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不失时机、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活力竞相迸发;

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守正道而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

2021年11月,首都北京。

人民大会堂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决议强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历经新时代10年伟大实践,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坚守马克思主义大“道”的同时,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深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成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起点上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循大道,至万里。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激荡交融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间正道”壮阔无垠。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两幕场景,意味深长——

2017年11月17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准备同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合影时,习近平总书记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站在队列里,握住他们的手,微笑问候,将两位老人请到自己身旁就座:“来!挤挤就行了,就这样。”

礼敬贤德、尊老敬老,激发更多崇德向善的力量。

2018年3月17日,人民大会堂大礼堂。

再次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代表宣读誓词。

“德者,本也。”“法者,治之端也。”

历数华夏历史,风雨沧桑、治乱兴衰,一再证明“为政以德”和“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的深刻道理。

2014年金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的历史坐标上。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起草、经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思想鲜明体现。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自始至终,民法典编纂工作都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

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请示汇报,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德法共治,深植中华民族文化沃土。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发人深省。

德法共治,要抓“关键少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

以法为教,以德铸魂,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法治与德治同频共振,相融相济——

出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社会环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从惩戒老赖,到规制“霸座”;从制定英烈保护法、设立烈士纪念日,到弘扬家庭美德树立优良家风……法治和德治共同助推社会风清气正,挺起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2021年6月29日,首都北京,一场重要仪式隆重举行。

红毯铺道、红旗漫卷,国宾护卫队护送下,“七一勋章”获得者前往人民大会堂,登上授勋台。

《忠诚赞歌》乐曲声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他们颁授勋章。这一幕随着电波传遍神州,亿万人民为之感动、感怀。

这是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标志着我国五大最高荣誉全部颁齐,统一、规范、权威的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全面落地。

建章立制,铭刻荣光。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礼序乾坤、乐和天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气势恢弘、大度雍容,纲维有序、礼乐交融”……

“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礼仪之邦的时代之礼,以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振奋了精神、鼓舞了人心、凝聚了力量。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道德的奥义在于践行。

引用卢梭的名言“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指出“让十三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人民是法治和德治的根本力量。

正是亿万人民的参与、践行和监督,让立法工作更加民主科学,执法水平和司法公信力持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迈出坚实步伐。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看今日之中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广为弘扬,崇尚英雄、尊重模范、学习先进成为风尚,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以法治为保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公平正义、促进向上向善培植深厚土壤。

奉法者强则国强,崇德者荣则国兴。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指出:“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行稳才能致远,有进才能固稳——“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在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国际局势突变等超预期因素造成较大冲击的形势下,一系列最新指标正彰显中国经济持续回稳——

继二季度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后,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纷纷出现积极变化,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50.1%、达到荣枯线以上,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大局大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领航掌舵。

行稳才能致远,有进才能固稳。稳与进的辩证统一,始终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稳中求进”从经济领域的指导方针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进一步拓展丰富了“稳”与“进”的内涵。

稳中求进,是稳固大局、定国安邦之道——

“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引用《诗经》和《道德经》中的古语,向世界阐述治国理政理念。

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面对国际局势突变和粮价波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政协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全力抓好能源安全,将网络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高度,沉着应对美国主动挑起的贸易战,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中国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并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中国这样的“大块头”来说,稳住了自身发展,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稳中求进,是开拓创新、向着高质量发展坚定迈进的指南——

“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面对中国经济告别高速增长和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大论断,并辩证指出,“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习近平总书记道出稳中求进的关键所在。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有“中国光谷”之称,如今是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研发生产基地。

今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询问核心技术攻关情况。十年三赴“光谷”,足见科技创新在总书记心头分量之重。

“力,形之所以奋也”。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墨经》的话,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将创新置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

创造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工作主线,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面对保护主义逆风,“勇于开顶风船”,开创性举办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将高水平开放进行到底;

瞄准提升百姓福祉,脱贫攻坚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系列历史性战略抉择,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局的深刻洞察,也为踏上新征程的中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稳中求进,是统筹兼顾、打好“组合拳”的方法论——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既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又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努力保链畅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控考验。

十个手指弹钢琴,重在把握时度效。

强调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急不得,也等不得”,为资本设置“红绿灯”,要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坚持稳中求进,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中,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断开辟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破立并举,革故鼎新——“既要勇于‘破’,又要善于‘包養立’”

破与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事物变革创新的一对辩证关系,蕴含着古代先贤破立并举、革故鼎新的智慧之道。

2022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

“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谈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

不简单地以“破”代“立”,也不片面地强调“破字当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全局视野布局党和国家发展各项事业,强调“既要勇于‘破’,又要善于‘立’”,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引领开启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变革。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又一个划时代的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前所未有的改革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336项改革涵盖方方面面,以磅礴之势全面推进,打破利益的藩篱,促进各项制度机制更加成熟定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立治有体,施治有序。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作出决定。

首次系统阐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作出许多新的制度安排,系统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中国之制”不动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敢破敢立,破立并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我们在座各位做起来,新人新办法。”

2012年12月4日,履新不到一个月的十八包養届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让人心为之一振。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党内规矩作为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加强纪律建设,构包養網筑起党中央坐镇中军帐、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的政治秩序,“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

“以国内生产总值论英雄,你们已经排在全国第六位,假如过两天到第五位了,就能一俊遮百丑了吗?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河北占了7个。再不下决心调整结构,就无法向历史和人民交代。”

2013年9月,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让人们深刻感受到总书记破除陈旧发展理念的坚定决心。

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新成效,推动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破除特权意识和“官本位”思想,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战略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破除体制机制束缚,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大刀阔斧的“破”,展现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魄力;

统筹谋划的“立”,彰显“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的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把握时与势,因时顺势、主动谋势,是中国古代先贤定国安邦的精髓要义,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鲜明标识。

时常引用《孟子》的“虽有智慧,不如乘势”、《鬼谷子》中“察势者明,趋势者智”、西汉桓宽《盐铁论》的“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明朝张居正的“审度时宜,虑定而动”;

强调科技创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要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强调文明发展“顺时应势”……

新时代10年间,观大势、谋大事、定大局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彰显中国智慧。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金钥匙”。

敏锐洞察世情、国情、党情之变,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察时观势,需看中华民族前进之“经”,也看世界力量对比之“纬”。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准确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国际环境更加不稳定不确定,但国际格局“东升西降”的趋势更加显著,大势不可逆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用大战略谋划发展大棋局,不断化优势为胜势、应变局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

聚势而强,以区域布局之变谋协调发展新优势。

2018年中秋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用4天时间赴黑吉辽调研,谋划新时代东北振兴;

1个月后,集中4天赴珠海、清远、深圳、广州等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3个月后,再用3天集中调研京津冀,布局协同发展。

以千秋大计的气魄设立雄安新区、着眼世界级城市群目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赋予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历史新使命;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三大城市群构建新增长极和动力源;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四大经济区谋求发展新方向。

覆盖东中西、协调南北方。

发展包養網空间在战略谋划中不断延伸,发展势头在协同联动中持续巩固,一个个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拔节而上、积厚成势,为国家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蓄势而发,让中华民族在绿水青山中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擘画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一系列重大部署下,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打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继出台;钢铁和煤炭分别压减淘汰落后产能1.7亿多吨和10亿吨,煤电淘汰关停落后机组7000万千瓦以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用历史的长镜头去端详,习近平总书记看得深刻:“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说把多少真金白银捧在手里,而是为历史、为子孙后代去做。”

谋势而动,以发展格局之变谋主动发展胜势。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浙江考察,冒雨来到舟山港。彼时,受严峻疫情冲击,国外原材料进不来、国内货物出不去,这个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一度成为“空港”。

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调研,一边思考。“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回京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把握大势、着眼未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一系列重大部署相继推出、加速落地。

新的征程上,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长远、指明方向,构建起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新战略、新布局。

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坚定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坚持和而不同,倡导美美与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多年,流传下与不同文明友好往来的一段段佳话。

进入新时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将以怎样的格局和胸怀拥抱世界?

2013年3月,作为国家主席首次出访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以中国古人“和而不同”的处世之道表达期许:

“我们希望,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包養網,各国人民都能够共享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各国人民的意愿都能够得到尊重”。

几天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在寻求“和”的同时尊重“不同”,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径——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和”文化。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也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2014年4月,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习近平总书记以“茶”和“酒”比喻东西方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在习近平总书记眼中,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40多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69国,在国内外主持和出席一系列重大多边外交活动,接待来华访问的国际政要数百位……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致力于推动不同文明相知相惜。

“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了解这些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了解在这些文明中生活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不同,观世界的方式也就不同。

在国家间互动愈发频繁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国际关系向何处去”给出中国答案。

“朋友多了,路才好走。”如今,中国已同18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2017年初,瑞士,日内瓦万国宫。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同世界分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传承中华文化的理想追求,赓续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光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2022年9月,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上合组织未来建设指引方向:要勇于面对国际风云变幻,牢牢把握时代潮流,不断加强团结合作,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10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引领各方形成共识。

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引领时代进步潮流:

传承文明成果,运用东方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为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搭建合作平台。9年来,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中国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动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全球发展遭遇逆风逆流之际,牢牢抓住发展这个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为的是“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智慧的时代价值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

善其身者,更应兼善天下。

今日之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今日之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逻辑。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

思想光耀征程,共襄千秋伟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以无比坚定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在新的征途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记者张旭东、邹伟、林晖、于佳欣、孙少龙、王立彬、姜琳、郑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