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部署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行動,從2013年至2020年,用8年時間分“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幸福鄉村”四個階段,梯次推進鄉村建設行動。2018年后,自治區黨委、政府又接續啟動部署實施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和鄉村建設行動,全區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2023年以來,廣西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力度,聚焦鄉村產業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持續發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條件明顯改善,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強。
“四位一體”統籌推進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廣西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四位一體”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農村廁所革命方面。截至2023年,全區衛生廁所普及率94%左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3%),從源頭上有效控制疾病傳播;首創的“三個兩、無動力、低成本”黑灰污水集中處理利用模式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二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截至目前,全區新增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的行政村1227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提高至35.2%,比2023舞蹈教室年底提高8.3個百分點;全區累計建成鎮級污水處理設施722座,實現建制鎮污水處理廠100%全覆蓋。三是農村生活垃圾方面。全區已形成“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模式、“村收鎮運片區處理”的鄉鎮片區處理模式和“戶集、村收、村處小班教學理”的村屯就地處理模式,農村生活垃圾實現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達到95%以上。四是村容村貌提升方面。農村住房保障上,今年,全區實施農村危房改造4894戶,開展農村住房安全狀況動態監測,發現新增危房5142戶,全部及時采取工程和管控措施消除風險隱患,其中,符合條件的納入危房改造任務217戶,切實保障了農村低收入群體基本住房安全;村莊規劃編制上,全區已完成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編制規劃6300個,占有條件、有需求編制規劃村莊的60%;村莊綠化上,全區村莊綠化覆蓋率為41.12%,高于全國村莊綠化覆蓋率水平(32.01%)9.1個舞蹈場地百分點。
農村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一是農村道路硬化方面。持續推進鄉村道路“三項工程”,提高農村公路覆蓋范圍、通達深度,基本實現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屯)通硬化路。今年1-10月,全區農村公路完成投資40.7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已完工2311公里,新增541個自然村(屯)通硬化路。二是農村供水方面。截至今年10月底,全區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3%、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達到37.8%。三是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方面。持續加大農村電網投資傾斜力度,今年安排年度投資70億元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持續改善農村電網網架,進一步補齊局部農村電網發展短板。四是公共通信設施方面。廣西已率先在全國實現14個設區市全部獲評“千兆城市”,所有行政村全部覆蓋5G網絡和千兆光網,自然村4G網絡覆蓋率已超過99.9%、5G網絡和千兆光網覆蓋率超95%,基本實現城鄉同網同速同質。
創新發展模式 不斷增強鄉村綜合治理能力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廣西村級衛生室覆蓋率達99.9%,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94.2%,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覆蓋率達100%,區域養老服務機構、村級鄰里互助點或農村幸福院覆蓋率達79.4%。全區10769個行政村設有小學,占比73.55%;7594個行政村辦有幼兒園,占比51.87%。
2022年以來,廣西積極在全區范圍內推廣“黨建+網格+大數據”鄉村治理模式,有效應對農村地區特別是邊境鄉村疫情防控和調處各類矛盾糾紛。目前全區積分制、清單制覆蓋率分別為67.43%、78.76%,均超全國平均水平,3個案例入選2022年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不斷完善“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實施村級“三務”陽光工程,村級黨務、村務、財務“三務”公開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德治方面,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移風易俗工作,大力弘揚崇尚節儉、反對浪費的新風正氣;通過持續深入開展“壯美廣西·錦繡鄉村”主題文化活動、擦亮“壯美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品牌,投入3000多萬元對全區15278個農家書屋出版物進行補充更新、組織開展農村電影公益放映等工作,不斷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法治方面,全區深入推進鄉村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組織農村地區網格員和“法律明白人”加大對“三大糾紛”、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排查化解力度,2023年全區人民調解組織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27453件,成功126125件,調解成功率98.96%。
做好土特產文章 積極擦亮“桂字號”農業品牌
廣西立足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資源優勢,建立了糧油、糖蔗、蔬菜、水果、桑蠶、茶葉、中藥材、家畜、家禽、漁業10大特色產業集群。截至2023年,糖料蔗、蠶桑、秋冬菜、羅漢果、茉莉花(茶)、金桔、芒果、柿子、百香果、火龍果等產量以及廣西水牛、奶水牛存欄量、近江牡蠣養殖規模等均位居全國第一及前列;成功打造出糧食、蔗糖、水果、蔬菜、漁業、優質家畜等6個千億元優勢特色產業,蠶桑、中藥材、優質家禽等產業均已突破500億元。截至目前,“桂字號”品牌累計認定7個批次641個品牌,其中,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98個、農業企業品牌213個、農產品品牌330個,總產值達到1600多億元,品牌總價值超過5000億元。廣西還通過發展“一縣一產業一品牌一聯合體”的模式,打造了42個品牌聯合體,提高了農業的規模效應、市場效應及帶動效應;開啟與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產銷對接合作新模式,積極推動“圳品”認證,全區已通過“圳品”認證的優質農產品210個,產品暢銷粵港澳大灣區多地。此外,柳州螺螄粉、百色芒果等12個品牌入圍2023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區域品牌百強榜,農業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同時,產業不斷朝著標準化、規模化、設施化方向發展。截至目前,全區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8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9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18個、農業產業強鎮65個,通過引進大企業、依托大科技、做大產業規模,推動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
做好土特產文章,廣西從“十二五”的“339產業工程”,到“十三五”的“10+3”產業提升行動,再到“十四五”的“10+3+N”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跨越三大“五年規劃”期,始終堅持把產業發展擺在重要位置。特別是“十四五”以來,以示范區為主要平臺載體,做強糧油、糖蔗、蔬菜、水果、蠶桑、茶葉、中藥材、畜牧業、漁業、生態林業等“10”大特色產業集群,做優現代種業、設施農業、數字農業等“3”大農業支撐產業,做精“優中優”“特中特”“小而精”家教場地的“N”個亮點特色產業,實現量的突破和質的躍升。全區以“10”大特色產業為主導,建成自治區級示范區581個;以“3”大現代農業支撐產業為發展重點,建成示范區268個;以“N”個亮點特色產業為主導,建成一批三產融合、效益顯著的示范區。示范區注重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著力延鏈、補鏈、壯鏈、強鏈,推動價值鏈從中低端向中高端時租邁進。推動“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拓展田園觀光、農耕體驗、文化休閑、科普教育、富硒長壽、健康養生等多種功能,積極發展農村電商、鄉村新型服務業等新產業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