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荒灘也是金山查包養網銀山_中國網

在山東省東營市,“一棵樹”不只僅是一棵樹,仍是一處地標。沿著315省道,從孤島鎮當局向東約15公里,可以看見一塊刻有“一棵樹”字樣的石碑,20世紀60年月,成功油田初建時在此建立批示部,周邊白茫茫的鹽堿灘上寸草不生,只要孤零零的一棵細柳作參照,該地是以得名。

作為退海之地,位于黃河進海口的東營市共有鹽堿地341萬畝、占山東省鹽堿空中積的38%,此中鹽堿耕地196萬畝,是摸索鹽堿地綜合應用的自然實驗場。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東營考核時誇大,“展開鹽堿地綜合應用對保證國度食糧平安、端牢中國飯碗具有主要計謀意義”,要“盡力在要害焦點技巧和主要立異範疇獲得衝破,將科研結果加速轉化為實際生孩子力”。

若何深刻貫徹落實總書記主要唆使請求,若何讓瘠薄閑置的“鹽堿荒灘”變身具有產出效益的“金山銀山”?

東營市委書記、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巧財產示范區(以下簡稱黃三角農高區)黨工委書記楊國強表現,近年包養網心得來,東營市牢牢記住“國之年夜者”、強化義務擔負,隨機應變展開鹽堿地管理和開闢應用,摸索構成了一批實用的鹽堿地農業新技巧、新形式,正聚力打造國度鹽堿地農業立異窪地和鹽堿地綜合應用示范樣板,為端牢中國飯碗連續進獻東營氣力。

搭臺引智,加快會聚鹽堿地綜合應用的國度科技氣力

“立春之后,各育種單元城市來這里觀察自家小麥的長勢,了解一下狀況它們‘進修’得咋樣,可否刷新‘高產記載’。”王菊英是黃三角農高區的任務職員,近些年,她見證了黃三角農高區的變更:育種團隊由38支增添到5包養1支,高光譜檢測體系、核酸提取純化儀等高端裝備加快設置裝備擺設,人才和技巧都有了年夜的晉陞。

作為獨一以鹽堿地為特點的國包養家級農業高新區,近年來,黃三角農高區以扶植國度鹽堿地綜合應用技巧立異中間為牽引,牽頭搭建起“1+3+16+N”鹽堿地綜合應用協同立異系統,聚焦科技立異平臺搭建和高條理人才團隊招引,摸索焦點要害和前沿引領性技巧協同攻關機制,為打響鹽堿地綜合應用“年夜兵團會戰”做足氣力儲蓄。

為吸引鹽堿地綜合應用技巧立異人才,東營市、黃三角農高區連續優化人才資本要素設置裝備擺設,建立專項資金支撐各級人才引進。截至2023年底,引進各類科研團隊108個、湊集高條理科技人才1098人,走出一條人才引領鹽堿地綜合應用技巧立異、鹽堿地特點農業高東西的品質成長的門路。

“‘齊黃34’是我院選育的一款具有高產、耐旱、耐鹽堿等特色的年夜豆種類,創下了302.6公斤的全國鹽堿地年夜豆單產記載,今朝已成為黃淮海地域推行面積最年夜的年夜豆種類。”付兆昌2016年離開黃三角農高區山東省農業迷信院東營基地任務,終年在田間奔走,皮膚曬得漆黑。2019年,為了騰出更多精神投進科研治理任務,他把家人也接到了東營。

相似山東省農業迷信院在鹽堿地扎根成果的研討團隊并非個例。今朝,黃三角農高區會聚了中國迷信院、中國農業迷信院、中國農業年夜學等48家院所高校,建成耐鹽堿作物種質資本庫、耐鹽堿植物育種加快器、鹽堿地育種尺度化判定平臺等一批嚴重科技立異平臺,構建起“種質資本保留評價-試驗室分子design育種-人工模仿周遭的狀況育種加快-田間耐鹽梯度判定-劣種實驗示范”一體化的育種立異系統,逐步衝破耐鹽堿作物新種類育種難、周期長、制種產量高等瓶頸。

得益于強無力的科技支持,一批標志性立異結果在黃三角鹽堿地加快浮現:“科豆35”年夜豆年夜面積示范蒔植畝產穩固在270公斤以上;耐鹽水稻“魯鹽稻69”畝產達498.17公斤;“濟麥60”在3.65‰鹽堿地均勻畝產497.1公斤,創中度鹽堿地小麥單產新高……不竭涌現的耐鹽堿作物新種類,為向鹽堿地要糧要油進獻出力量。

體系集成,摸索“以種適地”同“以地適種”相聯合的“雙順應”形式

走進墾利區3000畝全梯度耐鹽堿作物種質立異應用基地,田壟交織間冬播油菜菜莢翻著淺黃色的海浪,好像一幅油畫;春播油菜長勢傑出,個頭矮壯、莖稈挺立包養網。“我們與華中農業年夜學、中國農業迷信院油料作物研討所等高校院所團隊一起配合,結合展開優質油菜種質資本挑選任務,找到具有性狀穩固、耐鹽堿等特徵的種類拿到基地試種。”項目扶植方、東營一邦農業科技開闢無限公司相干擔任人楊百戰先容,基地內泥土含鹽量1‰~20‰不等,是全梯度鹽堿地。應用這一綜合試驗平臺,墾利區精準發力,推進由管理鹽堿地順應作物向選育耐鹽堿作物順應鹽堿地改變。包養網

約60公里外的利津縣北宋鎮,鹽堿地綜合應用試點項目功課現場灰塵飛揚,工人正對項目區內1868畝鹽堿地停止深翻,同時開挖疏通斗溝、埋布排鹽暗管,待施工完成后經由過程澆灌或降水帶走鹽分,可有用改進泥土。利津縣副縣長張光軍先容,濱海鹽堿地改進要害在于把持地下水位、洗鹽排鹽,早在20世紀90年月,當地農人即摸索出“挖土為塘、堆土成臺,塘內養魚、臺上耕耘”的“上農下漁”形式,年夜年夜下降了泥土鹽堿化水平。新摸索的暗管排鹽方法,具有生效較快、地盤應用率高、可持久應用等長處,在試點驗證后無望進一個步驟推行。

百慮分歧,異曲同工。現實上,保持“以種適地”同“以地適種”相聯合,綜合應用工程化管理辦法和泥土、耕耘、水利、種類等技巧向鹽堿地要效益,恰是東營市鹽堿地綜合應用的“良方”。

由中國迷信院地輿迷信與資本研討所和東營市古代農業示范區一起配合共建的鹽堿地農業示范園,是東營市體系集成展開鹽堿地綜合應用的代表。該園區以“鹽堿地耐鹽牧草蒔植-安康畜禽養殖-生物無機肥生孩子-鹽堿地改進和肥力晉陞-高產高效蒔植”為鏈條,構建起鹽堿地“草-牧-園”生態輪迴古代農業形式,增進鹽堿地由傳統“高耗低效”開闢向“高效高質高值”應用轉換。

典範示范引領,帶動鹽堿地產能晉陞走向深廣。今朝,東營市堅固建立“年夜食品不雅”,針對輕、中、重度分歧類型鹽堿地,隨機應變打造“糧油飼和諧、農牧漁聯合”的開闢應用形式,全市鹽堿耕地占比由20世紀80年月建市之初的80%降至60%,近10年間近百萬畝鹽堿地改革成為高尺度農田,全市食糧總產量翻了一番,逐步完成鹽堿荒灘向農場、牧場、漁場的改變。

融會拓展,培養黃河口特點農業財產集群讓鹽堿地“生金產銀”

進夏,年夜棚養殖的南美白對蝦陸續上市。在廣饒縣陳官鎮群海家庭農場的溫室年夜棚里,方才捕撈下去的南美白對蝦活蹦亂跳、光彩鮮亮,很受客商喜愛。擔任人張海群先容,農場現有坑塘80畝,將黃河二級提水和地下鹵水停止勾兌后用作養殖用水,經由過程裝備養殖裝備,蝦苗發展周期延長,完成了南方自然水池養殖對蝦一年兩茬。依托特有的鹽堿地上風,應用廢舊坑塘成長水產養殖已成為廣饒縣富平易近增收項目。

以鹽堿地養殖海蝦、黃河口年夜閘蟹等為代表的特點漁業,是東營市特點農業財產之一。近年來,東營市安身“沿黃沿海”資本上風,深挖“鹽堿地生孩子、弱堿性特點”奇特品德,培養出一批經濟效益高、輻射帶動廣的鹽堿地特點財產。

如利津縣鹽窩鎮,由于地盤鹽堿化嚴重,晦氣于展開蒔植業,卻為肉羊養殖供給了弱堿性水、高養分牧草等自然上風,顛末多年成長,本地構成了年出欄量350萬只、年買賣額67億元、帶動從業群眾3.2萬人的黃河口灘羊範圍化財產;又如墾利區黃河口年夜米全財產鏈示范基地,引進龍頭企業與蒔植戶樹立穩固好處聯絡機制,經由過程展開技巧領導、成長訂單農業,增進戶均年增收1.5萬元以上,同時推進一二三產融會成長,完成尺度化蒔植、社會化辦事、稻谷加工、brand化發賣、農旅不雅光的無機聯合。

鹽堿地綜合應用,財產化是前途。以後,東營市以融會成長理念拓展農業多種效能,積極構建以“年夜生態、年夜牧場、年夜財產、年夜基地”為特征的古代農業財產系統,涌現出澳亞、通威、中朗、萬得福等一批工場化舉措措施農業龍頭企業,初步構成生態畜牧、特點水產兩年夜百億級財產集群和五十億級鹽堿地特點年夜豆財產集群,培養省級以上著名農產物brand35個,黃河口年夜閘蟹、黃河口年夜米brand價值分辨達31.93億元、11.57億元。

黃河九曲東進海,水漫之地有豐色。東營市農業鄉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王賢明表現,接上去,東營將以更高尺度、更鼎力度晉陞鹽堿地綜合生孩子才能,加速培養鹽堿地特點種業、生態草牧業、安康效能食物等新興財產,連續晉陞“黃河口農品·鹽堿地特產”區域公用brand價值,出力進步鹽堿地綜合應用效益,為保證國度食糧平安、增進鹽堿地特點農業成長作出更年夜進獻。


我國累查甜心寶物包養網計培養高本質農人九百多萬人次 增進農業鄉村成長堅持穩中向好態勢_中國網

焦點瀏覽

高本質農人是推動村落周全復興的一支主要人才步隊。嘗鮮新技巧、涉足新業態,一批批高本質農人積極擁抱專門研究化、範圍化、尺度化的古代運營理念,為農業鄉村成長堅持穩中向好態勢供給了無力支持。

不久前,農業鄉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24年高本質農人培養任務的告訴》,請求牢牢繚繞農業鄉村高東西的品質成長人才需求,保持需求導向、財產主線、分層實行、全部旅程培養,聚焦晉陞技巧技巧程度、晉陞財產成長才能、晉陞綜合本質素養,培養食糧平安守護者、財產成長帶頭人和村落復興主力軍,為推動村落周全復興、加速扶植農業強國供給堅實人才保證。

今朝,我國累計培養900多萬人次高本質農人。嘗鮮新技巧、涉足新業態,一批批高本質農人積極擁抱專門研究化、範圍化、尺度化的古代運營理念,為農業鄉村成長堅持穩中向好態勢供給了無力支持。

隨著高本質農人種糧——

全部旅程機械化,節肥又減產

正值夏管的要害期,江西省高安市年夜城鎮千畝高尺度農田內,無人植保機在稻田上空往返咆哮,綿綿細雨般的肥料、藥劑飄灑而下。

“植保、施肥,我們都能干,高效又便捷,當好同鄉們的‘田保姆’。”作為操縱無人機的“飛手”,興奮返鄉開辦起興盛農業機械專門研究一起配合社,以“全部旅程機械化+綜合稼穡”,辦事周邊4000多戶小農戶的耕耘需求。

“以前一天處置100畝就要5小我,此刻一架飛機一天就能處置200—300畝。有了無人機,農田植保功課省時省力還省心。”興奮說。

農機手經由過程手機設置參數,肥料施幾多、深度咋把握,一系列操縱趁熱打鐵。興奮說,為了晉陞種糧效益,一起配合社還購買了10余臺側深施肥一體機,拓展生孩子托管、配方施肥、統防統治等農業社會化辦事,推進夏管無力有序停止。

“整地、施肥一體,主動化把持,只需設置一個參數,肥料直接噴灑到泥下兩厘米的地位——準確定量、靶向施用,肥力漸漸開釋,防止流掉。總的來算,每畝可削減施肥10斤以上,水稻可減產70斤以上。”說起新機械,興奮一五一十。

“以前施肥靠經歷,此刻施肥靠科技,新農夫耕田就是紛歧樣。”同鄉們對奉上門的領導紛紜點贊。

放眼沃野田疇,像興奮一樣的高本質農人還有良多。2023年,中心財務支撐各地展開高本質農人培養82.6萬人次,聚焦重要糧油作物展開全財產鏈技巧培訓,全年培養糧油生孩子者49萬人、專門研究農機手4.4萬人,舉行年夜豆玉米帶狀復合蒔植技巧培訓1包養網076個班次,培訓人數6.3萬。在春耕、“三夏”、秋收等要害農時組織線上直播495場,跨越3000萬人次餐與加入了在線進修。

輔助“新農夫”茁壯生長——

育苗年夜棚釀成“致富工場”

走進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婁家村,在山東錦尚田生物科技無限公司育苗年夜棚里,一排排菜苗綠意盎然。公司總司理類承兵正和工人忙著起苗、打包、分揀、裝箱……數以萬計的種苗被裝包養網車發往遼寧、浙江、湖南、內蒙古等10余個省份。

類承兵是個高本質農人學員,從事育苗10多年。類承兵先容,公司的育苗冬熱年夜棚一年周轉了四茬,聯棟年夜棚周轉了三茬,比普通的育苗企業快了不少,“別小看這些小苗,一株就賣一塊多,往年公司賣出了5000萬株苗子,處理了60多名村平易近的失業題目。”

帶著農人種,幫著農人賺。類承兵說,今朝公司曾經生長為集蔬菜新品包養網 花圃種試種和尺度化育苗于一體的農業企業,重要做西瓜、西紅柿、椒類等果蔬嫁接育苗。公司不只將培養的種苗分銷給周邊農戶,還按期推行育種育苗技巧,經由過程推行新種類、新技巧、新形式,進步同鄉們的收益。

聚焦生孩子運營主體,晉陞農人財產成長才能。2023年,各地培養農人一起配合社帶頭人7.2萬人、家庭農場主12.9萬人、農業社會化辦事組織帶頭人4.3萬人、農業企業擔任人4.2萬人;培育農業個人工作司理人0.8萬人、鄉村電商帶頭人1.9萬人;支撐脫貧區域培養財產帶頭人近6.6萬人;年夜學結業生、農人工和服役甲士等返鄉群體10.5萬人餐與加入培訓。針對財產成長急需短板環節,11.7萬人進修了“三品一標”相干課程,2.8萬人進修了冷鏈物流相干課程。

截至2023年,農人教導培訓在線治理體系進庫學員跨越650萬人,此中,年紀36至54周歲的占60.99%,受教導水平高中及以上的到達60.68%,年夜專及以上文明水平的到達21.95%,範圍農業運營戶跨越59%,參加一起配合社或與農業企業樹立產包養業銜接的跨越50%,供給技巧領導或發賣支撐帶動周邊農戶成長的跨越70%。

記者從農業鄉村部清楚到,近期,高本質農人培養學用貫穿綜合試點任務正式啟動。農業鄉村部將在全國選擇5個地級市、70個縣展開試點,打算用兩年時光實行學用貫穿培育1萬人以上,協定幫帶約6萬人,經由過程財產平臺輻射帶動約20萬人,更好辦事村落人才步隊成長強大。

讓農人走上個人工作途徑——

個人工作成長發明出色將來

離開重慶市潼南區崇龕鎮田間,滕文強領我們往看他的“稻夢空間”——種生態水稻,養殖稻蟹、稻蝦、稻鱉和稻鱖魚,蟹肥魚躍,豐產在看。作為重慶稻夢空間農業成長無限公司擔任人,滕文強的工作并不是好事多磨。

“2016年,我辭往蔬菜發賣任務,回抵家鄉試水生態種養。最後沒經歷,年夜閘蟹大量逝世亡,真是心酸又無法。多虧聯絡接觸到養殖場的技巧職員,這才解了燃眉之急。”滕文強說。

“鄉村適用技巧是保證財產成長的性命線,對我們至關主要。”2017年以來,滕文強先后屢次餐與加入了重慶市農業鄉村委、潼南區委組織部、中心農廣校等組織的青年農場主、鄉村致富帶頭人、高本質農人等各類培訓,獲得了“農人高等技師”職稱,經由過程技巧進修為“稻夢空間”注進新動能,建成聰明農業示范基地586畝,帶動周邊1052戶農戶從事稻蝦、稻蟹養殖12157畝。

種地成個人工作,農人有職稱。2018年中心一號文件初次提出,“激勵各地展開個人工作農人職稱評定試點”,各地陸續展開農人職稱評定任務。

北京年夜學古代農學院傳授易紅梅先容,農人職稱評定方式,在請求標準方面,不惟學歷、年紀、獎項、論文,只需在鄉村從事一線生孩子,具有必定種養、農產物加工、鄉村電商等技巧,且財產到達必定範圍的農人都能請求。評定方式方面,由下層管、行業推、專家評,采取多元評審方法。

“讓農人成為有奔頭、令人愛慕的個人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易紅梅說,調研中清楚到,一些處所的農人人才培養任務,存在重培訓、輕培育的偏向,缺少多部分一起配合,缺少完全的人才成長辦事系統。

為此,一些處所睜開積極摸索。山東省立異展開高本質農人評價試點,推進出臺金融保險、用地用電、項目爭奪等方面政策,支撐獲得職稱職員立異創業,不竭加強農人職稱政策的吸引力和“含金量”。截至今朝,全省近1.3萬名農人獲評職稱,鄉村適用人才(高本質農人)評價任務被列進全省20個科技人才評價綜合改造試點。

吉林出臺村落復興人才職稱評審實行措施,“量身定制”了9個職稱專門研究,構成針對性強、特點光鮮、籠罩面廣、迷信公道的村落復興人才職稱評價系統,經由過程持續三年展開村落人才職稱評審任務,合計900人獲得村落人才高等職稱,5034人獲得初、中級職稱。

農業鄉村部社會工作司司長唐珂先容,積包養極把高本質農人歸入專家庫治理,有些處所每年從獲得農人職稱的職員中擇優遴選特聘農技員,協助展開農業技巧推行辦事;另一方面,激勵人才講課培訓,帶頭利用新技巧、新形式,為有需求的農戶展開技巧幫扶,站在講臺傳經歷、走進地頭解困難、示范引領“傳幫帶”,領導周邊群眾減產增收。(記者 常欽)

查覓包養價錢推進城鄉融會和區域和諧成長(年中經濟察看)_中國網

習近平總書記誇大:“只要完成了城鄉、區域和諧成長,國際年夜輪迴的空間才幹更遼闊、成色才幹更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議》提出,“完美城鄉融會成長體系體例機包養網制”“完美實行區域和諧成長計謀機制”。

車流量超300萬車次、日均約10萬車次……守舊首月,深中通道車流如梭。“家住中山,深圳下班”“深圳研發、佛山制造”,粵港澳年夜灣區融會成長駛進慢車道。

浙江嵊州市展開城鄉供排水一體化工程扶植,推動城鄉飲水同標、同質、同辦事。“水量足,喝起來也安心。”嵊州市石璜鎮石璜村村平易近裘紀達說。

透視中國經濟半年報,經濟成長的和諧性不竭晉陞。本年上半年,區域和諧成長加快推動,新型城鎮化獲得實效,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東數西算等嚴重工程明顯完美區域成長格式。

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增進城鄉融會成長

城鄉融會成長是中國式古代化的必定請求。習近平總書記誇大:“樹立健全城鄉融會成長體系體例機制和政策系統”“推動以縣城為主要載體的城鎮化扶植,推進城鄉融會成長,加強城鄉經濟聯絡接觸,通順城鄉經濟輪迴”。

本年以來,各地域各部分保持走城鄉融會成長之路,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積極推動以縣城為主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扶植,增進城鄉要素同等交流、雙向活動,加速構成城鄉融會成長新格式,增進中國式古代化扶植結果更多更公正地惠及城鄉全部居平易近。

一頭看“城”,新型城鎮化東西的品質穩步進步。

從老家離開山東平度市近10個年初,張晶深深融進這座城市,“每月薪水七八千元,任務穩固,買房安家,孩子在四周上學,生涯很滿足。”近年來,平度市不竭優化人才落戶、棲身落戶、投資經商落戶等戶籍政策,發布一系列財產攙扶政策,加速農業轉移生齒融進城市成長程序。

以報酬焦點的新型城鎮化深刻推動。本年以來,我國實行新一輪農業轉移生齒市平易近化舉動,調劑完美戶口遷徙政策,深化高頻戶政營業“跨省通辦”。據統計,近10年累計1.65億農業轉移生齒在城鎮落戶。截至2023年底,我國常住生齒城鎮化率為66.16%,比2012年底進步13.06個百分點。

縣城是我國城鎮系統的主要構成部門,是城鄉融會成長的要害支持。“曩昔四處打零工,餐與加入縣人社部分供給的不花錢個人工作技巧培訓后,靠著手藝,做起了小生意。”河北涉縣一家面點房里,運營者張永花忙得不斷。

展開農業轉移生齒個人工作技巧培訓、成長慎密型縣域醫共體、深化任務教導教員“縣管校聘”治理改造……各地域各部分積極推動以縣城為主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包養扶植,晉陞縣域財產承載才能和生齒集聚效能,增進縣村落效能連接互補,讓更多農人在家門口失業。

一頭看“鄉”,村落生孩子生涯前提連續改良。

在江西共青城市,污水管理“一管究竟”。“污水有往處,村莊更干凈了。”澤泉鄉關帝廟村黨支部書記蔡紅生說。本地摸索“以城帶村”“鎮村連片”“分布建站”等形式,扶植了100多座生涯污水處置站。

不遠處的蘇家垱鄉金垅村,硬化路已通抵家門口。村平易近胡包養網淼水開起小賣部,“進貨送貨都便利,生意紅火。”市里加年夜投進,織密“外通內聯、暢村進組”的城鄉路網。

我國鼎力展開村落扶植,扎實推動城鎮基本舉措措施向村落延長,連續推進城鄉基礎公共辦事均等化。今朝鄉村衛生茅廁普及率到達75%擺佈,具有前提的鄉鎮和建制村都通了硬化路,鄉村自來水普及率到達90%,通5G的行政村占比跨越90%。

農業鄉村部有關擔任人先容,接上去將扎實推動鄉村人居周遭的狀況整治晉陞,積極共同有關部分加大力度鄉村途徑、鄉村供水、數字村落等基本舉措措施扶植,推進教導、醫療、社會保證、養老托育等公共辦事系統向鄉村延長籠罩,讓農人當場過上古代文明生涯。

協同成長、上風互補,做好區域和諧成長“一盤棋”這篇年夜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兼顧區域成長歷來都是一個嚴重題目”“要從多方面健全區域和諧成長新機制,抓緊實行有關政策辦法”。

黨的十八年夜以來,我國實行了一系列區域和諧成長計謀、區域嚴重計謀、主體效能區計謀等,為構建新成長格式、推進高東西的品質成長施展了主要支持感化。本年上半年,京津冀協同成長、長江經濟帶高東西的品質成長、粵港澳年夜灣區扶植等區域嚴重計謀充足施展成長動力源和增加極引領感化,推進區域和諧成長向更高程度和更高東西的品質邁進。

協同成長,高東西的品質成長動力源更微弱。

在河北邢臺市臨西縣,“雙城”聯袂、校企一起配合,推進軸承財產轉型進級。“河北省軸承財產技巧研討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年夜學聯袂攻關,研發產業機械人加速器軸承,估計到2025年完成批量生孩子。”研討院院長郭金杰說。

在京津冀,“北京研發、津冀制造”形式加快構成。北京流向津冀技巧合同成交額年均增加率26.5%;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建立分支機構超1萬家。2023年三地經濟總量達10.4萬億元,是2013年的1.9倍。

在長三角,擺佈鄰就是財產高低游。上海新時達機械人無限公司智能工場里,每12分鐘下線一臺機械人,軸承來自溫州、諧波加速機來自姑蘇……“‘全長三角造’機械人,生孩子效力更高、本錢更低。”新時達公司產物研發和治理部總監范曾說。

緊扣一體化和高東西的品質這兩個要害詞,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成長獲得新的嚴重衝破。上半年長三角GDP總量衝破了15萬億元,先導財產增勢較好。

在年夜灣區,城市群手越牽越緊。廣包養網比擬佛南環、佛莞城際鐵路守舊,銜接5城的灣區“年夜號地鐵”構成,一張票逛五市;“港車北上”實行一年來,經港珠澳年夜橋收支境的噴鼻港單牌車衝破100萬輛次。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議》提出:“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年夜灣區等地域更好施展高東西的品質成長動力源感化”。中國國民年夜學公共治理學院傳授許光建說:“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年夜灣區,構成區域經濟高東西的品質成長的三年夜動力源,在我國經濟中的比重已超40%。接上去要施展比擬上風,增進各類要素公道活動和高效集聚,加速構建兼顧無力、競爭有序、綠色和諧、共享共贏的區域和諧成長新機制,成為高東西的品質成長的強盛引擎。”

上風互補,區域成長均衡性不竭加強。

汽笛聲中,16輛貨車重新疆霍爾果斯港口駛出。來自長三角、珠三角的風力發電機配件、電子產物等,穿行哈薩克斯坦,登上跨里海輪渡,包養行情運往格魯吉亞、土耳其等地。中歐跨里海中轉快運的守舊,助力西部翻開成長新空間。

看西南,上半年黑龍江貨色商業進出口總值首超1500億元,遼寧游玩綜合支出同比增加58.9%;看中部,河南夏糧再獲豐產,湖南設備制造業上半年增添值同比增8.3%;看台灣東邊,山東陸地生孩子總值衝破1.7萬億元,浙江上半年數字經濟焦點財產增添值增幅高于一季度。相干地域和部分果斷落實區域和諧成長計謀,推進西部年夜開闢構成新格式、西南周全復興獲得新衝破、中部地域加速突起、台灣東邊地域加速推動古代化,做好區域和諧成長“一盤棋”這篇年夜文章。

工具互濟、南北協同、陸海兼顧,區域和諧成長縱深推動,全國成長的和諧性、均衡性日益加強,配合譜寫了高東西的品質成長協奏曲。

晉陞“硬聯通”和“軟聯通”程度,通順國際年夜輪迴,扶植同一年夜市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周全推動城鄉、區域和諧成長,進步國際年夜輪迴的籠罩面。”

相干地域和部分出力破解深條理體系體例機制妨礙,無力推動城鄉、區域和諧成長,增進各類要素公道活動和高效集聚,通順國際年夜輪迴,全國同一年夜市場加速扶植,商品和要素暢通軌制周遭的狀況明顯改良。

完美基本舉措措施,加大力度“硬聯通”。

從上海到上海,首條長三角高鐵超等環線開行首月,累計發送搭客約11萬人次。“這趟高鐵在滬蘇浙皖連成環線,串聯重要客流點,能更好知足群眾出行需求。”中國鐵路上海局團體無限公司客運部營銷科副科長彭波說。

基本舉措措施互聯互通,增進職員往來更親密、財產協作更慎密。滬蘇嘉城際上海示范區線跨攔路港年夜橋周全開建,淮宿蚌城際鐵路蚌埠北特年夜橋跨京滬鐵路架梁順遂完成,長三角城際軌道路況將加倍完美。“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扶植,路況一體化收集加速構建,重要城市1至1.5小時路況圈基礎構成。

改良規定機制,晉陞“軟聯通”。

“不消兩地跑,處事效力更高,企業也省心。”重慶市傲源生物科技無限公司擔任人包鵬,在家門口就為在四川內江的企業打點好了涉稅營業。今朝“川渝通辦”先后三批次發布311個高頻政務辦事事項,失業、社保、人才等範疇32項區域尺度化協同試點事項完成“川渝同標打點”,成渝地域雙城經濟圈扶植不竭邁出新程序。

各地域加速推動公共辦事共建共享。京津冀40多條跨省公交線路常態化運營,北京至天津及河北多個地域的定制快巴陸續守舊,完成通勤職員進京遠端安檢,累計客運量已超120萬人次。“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順遂落地,完成核發電子牌證、免擔保政策、跨境車險“等效先認”,推進粵港澳年夜灣區“一小時生涯圈”加快構成。

打破行政壁壘,拆失落“竹籬墻”。

逶迤太浦河,一河連三地。“大師信息共享,結合巡河,‘三不論’釀成‘協力管’。”江蘇姑蘇市吳江區汾湖灣村黨總支書記沈曉華,從村級河長進級為村級結合河長。江蘇、浙江、上海深化河湖“結合河長制”,配合守護跨界河湖。

摸索樹立生態維護監管協同機制,健全縱向生態抵償機制,樹立區域一起配合合作、區際好處抵償等機制……各地域各部分不竭廢除制約協同成長的行政壁壘和體系體例機制妨礙,調劑完美政策系統,樹立健全加倍有用的區域和諧成長體系體例機制。

推進城鄉融會和區域和諧成長,是我國開釋內需潛能地點。下好成長的全國一盤棋,和諧成長是制勝要訣。瞻望將來,各地域各部分當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力,推進區域和諧成長計謀、區域嚴重計謀、主體效能區計謀等深度融會,兼顧新型產業化、新型城鎮化和村落周全復興,全力推進城鄉融會和區域和諧成長,不竭開辟中國經濟成長的遼闊新空間。

詩意中國丨牧馬祁查包養行情連 延綿千年_中國網

7月10日,游客在山丹馬包養場鸞鳥湖畔游覽賞景。

山丹馬場位于甘肅河西走廊中段、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年夜馬營草原,這里地區遼闊、水草豐美,是自然的好牧場。

汗青包養網上,烏孫、月氏、匈奴等包養網多個游牧平易近族都曾在這一帶放牧。漢武帝時代,驃騎將軍霍往病在河西之包養網戰中擊敗匈奴,占據這片草原開端屯兵養馬,讓匈奴收回了“掉我祁連山,使我家畜不蕃息”的悲歌。此后,華夏王朝多將這里作為繁衍良馬的幻想牧場,使這里的養馬傳統延續千年,成為世界上汗青最長久的皇家馬場。

新中國成立后,山丹馬場長包養網期作為軍馬場持續存在,直到本世紀初轉為企業。

明天的山丹馬場,成群的駿馬在藍天白云下馳騁,和綿延升沉的祁連山、一看無邊的年夜草原,配合組成一幅生態協調的漂亮畫卷。

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詩意中國丨牧查包養心得馬祁連 延綿千年_中國網

7月包養10日,山丹馬場牧馬人在草原上包養網驅逐馬群(無人機照片)。

山丹馬場位于甘肅河西走廊中段、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年夜馬營草原,這里地區遼闊、水草豐美,是自然的好牧場。

汗青上,烏孫、月氏、匈奴等多個游牧平易近族都曾在這一帶放牧。漢武帝時代,驃騎將軍霍往病在河西之戰中擊敗匈奴,占據這片草原開端屯兵養馬包養網,讓匈奴收回了“掉我祁連山,使我家畜不蕃包養網心得息”的悲歌。此后,華夏王朝多將這里作為繁衍良馬的幻想牧場,使這里的養馬傳統延續千年,成為世界上汗青最長久的皇家包養網馬場。

新中國成立后,山丹馬場持久作為軍馬場持續存在,直到本世紀初轉為企業。

明天的山丹馬場,成群的駿馬在藍天白云下馳騁,和綿延升沉的祁連山、一看無邊的年夜草原,配合組成一幅生態協調的漂亮畫卷。

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查甜心寶物包養網泥土煥新顏 荒涼披綠衣_中國網

本年6月5日是第53個世界環境日,主題是“地盤修復、荒涼化和干旱韌性”。地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泥土質量與蒼生的米袋子、菜籃後世昆裔息相關。泥土淨化防治和地盤修復是嚴重的平易近生工程,也是漂亮中國建設主要組成部門。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表現,2023年,我國受淨化耕地的平安應用獲得有用保證,全國生態質量狀況總體傑出,環境風險獲得把持。這些成績來之不易,為周全推進漂亮中國建設打下了傑出基礎。

我國是世界上荒涼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荒涼化地盤重要分布在“三北”地區,即東北、華北北部和東南地區。1978年,我國啟動建設“三北”工程,開啟年夜規模風沙管理,修復生態環境。在“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的推動下,我國率先活著界范圍內實現了地盤退步“零增長”,重點管理區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泥土環境整體向好

泥土處于巖石圈、水圈、年夜氣圈和生物圈彼此緊密接觸的過渡地帶,是地輿環境各要素綜一起配合用的產物。在天然界中,泥土是地表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很是活躍的場所,是聯系有機界和無機界的中間環節。同時,泥土具有能夠生長植物的肥力特徵,并為植物生長供給了扎根安身的條件,從而使地表由巖石袒露變為草木叢生。

“泥土淨化問題的產生,重要緣由是長期以來經濟發展方法集約、淨化物排放超過環境容量。”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生態環境治理與政策研討所所長董戰峰說,2016年,國務院印發《泥土淨化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泥土淨化防治任務迎來主要機遇。

“土十條”提出,到2030年,全國泥土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泥土環境平安獲得有用保證,泥土環境風險獲得周全管控。董戰峰說,2016年之后,我國加速推進泥土淨化監測網建設,試點地區任務獲得積極進展,為泥土環境年夜規模保護修復任務奠基基礎。

今朝,我國以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為重點,開展泥土淨化狀況詳查,泥土淨化源頭防控行動、農業農村淨化管理攻堅戰等穩步推進。全國約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實施環境整治,受淨化耕地平安應用率和淨化地塊平安應用率均超90%。

“總體來看,我國泥土淨化減輕的趨勢獲得初步遏制,泥土環境質量基礎堅持穩定。但同建設漂亮中國的目標比擬,還有必定差距。”董戰峰說。

為了以更鼎力度持續深刻打好凈土包養保衛戰,我國部門省區市開展了泥土淨化風險管控和綠色低碳修復摸索性實踐任務。好比,上海桃浦工業區公道規劃地盤用處,分區開展風險管控和管理修復,有機結合淨化阻隔和景觀設計,建成桃浦中心綠地,實現了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和生態修復;浙江摸索實施杭鋼半山基地服役地塊風險管控和修復改造試點,系統規劃地塊修復、管控和開發時序,建成杭鋼舊址公園,年夜運河工業遺產實現蝶變。

荒涼化管理成效顯著

荒涼化是影響人類保存和發展的全球性嚴重生態問題。根據1994年6月通過的《聯合包養網國防治荒涼化公約》,荒涼化指種種原因形成的干旱、半干包養網 花圃旱和亞濕潤干旱地區的地盤退步。荒涼化對人類保存構成嚴重威脅,是形成沙塵暴災害的重要緣由。我國現有荒涼化地盤影響4億多生齒生產生涯。

國家林草局數據顯示,全國荒涼化、沙化地盤面積分別為257.37萬平方公里和168.78萬平方公里,各占國土面積的26.81%、17.58%。經過持續系統包養管理,我國荒涼化、沙化地盤呈現出“整體好轉、改良加快”的態勢。

“三北”地區是我國天然條件最惡劣、生態最懦弱的地區之一,全國84%的沙化地盤、八年夜戈壁、四年夜沙地,都分布在“三北”地區。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我國幾代人在“三北”工程區內接續奮斗,累計完成造林保留面積4.8億畝,管理沙化地盤5億畝,管理退步草原12.8億畝;工程區內叢林覆蓋率增幅由5.05%進步到13.84%;45%以上可管理沙化地盤獲得初步管理,61%的水土流掉面積獲得有用把持,4.5億畝農田獲得有用保護。

近年來,為推進荒涼化管理,我國下年夜工夫打造治風斗沙利器。走進騰格里戈壁,會看到沙丘上有一片片“格子衫”。這些“格子衫”由稻草等制成,也被稱為草方格,專門用來鎖住流沙、防風固沙。在草方格的中心還栽插有植物,可進一個步驟固定沙丘。經過多年摸索,現在,“三北”工程區內的草方格越來越密,荒涼邊緣袒露的“黃皮膚”也慢慢被新綠所覆蓋。

中國林業科學研討院生態保護與修復研討所副研討員崔桂鵬說,面向未來,中國荒涼化防治將實現從防沙、治沙、用沙到知沙、養沙、護沙的嚴重轉變,由荒涼開發、荒涼化防治延長拓展到生態管理、全域管理、周全管理、全平易近管理。

科技成為關鍵支撐

科技正在成為泥土淨化管理與修復的關鍵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利中表現,與年夜氣、水淨化比擬,泥土淨化具有隱蔽性、滯后性和復雜性。我國泥土淨化量年夜面廣、淨化類型多樣、淨化成因各異。需進一個步驟加強泥土淨化多元共治、農用地泥土淨化分類管理、建設用地泥土淨化風險管控等,確保泥土環境平安。

為了破解泥土淨化這一難題,我國科研人員深刻探討泥土淨化的成因與機制,研發了多項創新技術。例如,“泥土重金屬淨化管理協同固碳減排關鍵技術及應用”結果團隊聚焦泥土重金屬淨化源頭把持難度年夜,農用地管理固碳減排協異性缺乏等挑戰,研發源頭天然修復新技術,開辟了農用地重金屬脫毒與固碳減排的精準管理新途徑。據清楚,這一結果在多個地區推廣應用,為我國泥土淨化防治供給了“源頭把持—農用地泥土管理—固碳減排”一體化解決計劃。

科技創新也是我國防沙治沙的利器。

在烏蘭布和戈壁,連綿升沉的沙地上,整整齊齊擺列著光伏板,構成了一年夜片“藍海”。光伏面板能夠遮擋陽光,減少泥土水分蒸發,其板下空間可以種植優質牧草、金銀花等經濟作物,實現牲口養殖,成為凝集科技氣力的綜合防沙治沙新形式。地上發電、空中種植和板間養殖構成組合拳,既解決動力問題,又解決治沙問題,還實現了農包養平臺推舉牧平易近增收。

國家林草局數據顯示,在多年與風沙的抗爭中,我國探索總結出100多項具有中國特點的荒涼化防治技術。今朝,我國已樹立荒涼化防治的理論與技術體系,為我國生態工程建設供給了主要科技支撐。


新華全媒+丨湖南資興:暴雨過后 全力以查包養app“復”_中國網

包養

8月7日,在資興市白廊鎮布田村,搶險隊伍在搶修途徑。

近期,受臺風“格美”影響,湖南省資興市遭受極端強降包養網雨天氣,當地13個鄉鎮均出現暴雨或特年夜暴雨。今朝,各方氣力積極做好搶險救濟任務,搶修因災受損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同時對部門受損農田進行翻耕,包養網搶插補插晚稻,加速恢復生產生涯次序。

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包養網 包養網   

國去九宮格會議際科技組織在華發展現狀、挑戰及建議_中國網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當今世界科技變化日新月異,全球科技治理體系加速重構,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層出不窮,國際科技組織已成為深化全球創新治理的重要力量。2023年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前瞻謀劃和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參加或發起設立國際科技組織,支持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組織同國際對接”,為我國在新時期下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環境,促進更多國際科技組織在華落地并健康有序發展指明了方向。

國際科技組織作為一種國際性、有科學屬性的社會組織,在推動科學技術進步、促進跨國科研合作、國際技術轉移、教育培訓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且其作用有日益強化的趨勢。特別是在制定國際技術標準和規則、發起全球科技創新議題、推動大型科學研究計劃等方面,國際科技組織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歐美等發達國家在發起并成立國際科技組織、吸引國際科技組織落戶等方面起步較早,國際科技組織的規模和制度體系早已形成且日益成熟。我國雖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由我國專家學者和科技組織發起并成立的國際科技組織尚不成體系,不利于我國在更高層次上為全球科技進步和解決人類共同挑戰作出更多貢獻。加快發起或引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國際科技組織,對我國通過科技創新的方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系統梳理了我國發起、吸引國際科技組織有關的政策,并將我國的相關政策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相關政策進行了對比。同時研究了我國在發起、吸引國際科技組織和參與國際科技組織活動的有關現狀,結合國際組織和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有關規定,凝練了國際科技組織在華注冊、落戶、運營等各環節存在的問題和障礙,針對性地提出政策建議,以期為廣大科技事業管理部門、國際科技組織業務主管單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共同推動國際科技組織在華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國際科技組織在華發展研究現狀分析及評價

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國際科技組織的數量也呈現大幅增長趨勢。發起或引進國際科技組織的數量和質量,不僅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科技影響力,更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國際形象。近年來,學者們開始逐漸關注國際科技組織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從發起并成立國際科技組織、加入國際科技組織、吸引國際科技組織落戶、培養國際組織人才等維度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研究。

在發起并成立國際科技組織方面,王妍和羅學優等介紹了國際科技組織總部的分布情況,并針對我國在培育國際科技組織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政府部門應加大對國際科技組織集聚區的支持力度,在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地區開展先行先試,為國際科技組織發展創造新的機遇和條件等對策。在吸引國際科技組織來華落戶方面,齊婧剖析了引駐國際科技組織產生的資源集聚效應,并從制定落戶政策、優化完善管理體制等方面,為更好吸引國際科技組織落戶提供了指導。在加入國際科技組織方面,夏婷等探討了我國科技組織在加入國際科技組織時所面臨的問題,認為目前我國學會普遍缺乏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并從全國學會加入核心國際科技組織數量、提高國際科技組織活躍度等角度,給出了相關建議。

與此同時,學者們還從參與國際科技組織活動和工作情況、培養國際組織人才等方面積極獻言獻策。例如,李軍平等指出了我國專家學者進入國際科技組織工作遇到的主要障礙,提出通過加強我國專家學者在國際多元化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訓力度以提升其任職能力等相關建議。龔海華等從國際影響力、團隊力量及項目數量等方面,分析了中國科學院與其業務相關的國際科技組織開展合作的情況,發現我國對國際科技組織的了解還不夠系統、不深入,難以贏得與我國大國地位相符的國際話語權,同時提出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充分借助團隊優勢,加強我國國際科技組織后備人才隊伍建設。朱雅蘭等則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對我國國際科技組織人才培養的影響為例,分析了提升我國科技外交成效的有效路徑,并建議科學技術部、教育部、外交部等政府部門應大力培養國際科技組織人才從而提升我國的科技外交實力。

總體來看,目前學界對國際科技組織在華發展現狀的研究分析,主要集中在鼓勵我國科技組織發起或成立國際科技組織、吸引國際科技組織來華落戶、積極參與國際科技組織事務及培養國際科技組織人才等方面。然而面對國際科技組織在華發展現狀,以及當前面臨的問題和障礙,目前學界仍然缺少系統的研究梳理。本文系統梳理了我國針對參加或發起設立國際科技組織的相關政策,并對國際科技組織在華發展現狀、問題等進行了研究和歸納總結,為我國發起、吸引更多國際科技組織提供研究支撐。

國際科技組織引育發展的國內外政策研究

國際組織是由眾多國家機構組成的跨國性組織,而國際科技組織是國際組織在科技領域組織活動的直接載體,其研究范圍涵蓋多個維度、多個領域,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復雜性。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對國際組織進行了歸類(圖1)。國際組織按屬性可分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和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其中,若對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按歸屬地劃分,可分為境內非政府組織和境外非政府組織,即在我國境內合法設立的國際組織,以及在我國境外合法設立的國際組織。國際組織按性質可分為政治性國際組織(綜合性國際組織)和專業性國際組織。其中,政治性國際組織(綜合性國際組織)的范圍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專業性國際組織則以科技、教育、衛生、環境、體育等專業技術領域為主。其中,以科技類為主要領域的國際組織又稱為國際科技組織,而其他專業技術領域的國際組織,也可能有科技的屬性和內涵,如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組織、國際竹藤組織等。

我國設立和吸引國際科技組織落戶的有關政策舉措

我國科技發展規劃和社會發展規劃等頂層設計文件中,均提及國際科技組織的意義和重要性。《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等均指出要支持和鼓勵在我國境內發起并設立國際科技組織。此外,各部門也深刻認識到鼓勵國際科技組織來華落地發展的重要意義,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涉及發起設立國際科技組織、支持國際科技組織落戶,以及鼓勵參與國際科技組織活動的鼓勵性政策措施等,致力于為國際組織在華落戶及運行打造更加便利的環境。

吸引國際科技組織來華落戶。《“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到要發揮民間組織在促進國際科技創新合作中的作用,爭取和吸引國際組織在我國落戶。《中國科協組織建設“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提出引導國際科技組織來華登記并設立總部,積極爭取國際科技組織或分支機構來華設立秘書處。這些政策的出臺一方面體現了國際科技組織作為主要從事科學、技術方面工作的非政府性、專業性國際組織的鮮明特點,時租在建設科學共同體和全球科技治理體系中的關鍵作用。另一方面,這也體現了我國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的理念和信心。

積極加入各類國際科技組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等8個部門聯合發布倡議,支持我國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積極加入國際科技組織并發揮作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倡導企業和科研機構等積極參加各類國際標準化組織活動。在鼓勵我國科技組織和科研工作者參與國際科技組織事務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提出支持我國科技組織主動參與國際科技組織事務,并鼓勵專家學者在重要國際科技組織任職履職、參與國際標準研制等的任務部署。此外,多個地方發布的《“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中也提出鼓勵我國科技組織積極參與國際科技組織工作,為支持我國走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的舞臺“中央”奠定了政策基礎。

促進國際科技組織交流,強化人才培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提出要加強與港澳臺和創新型國家科技組織間的交流合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針對外籍科技人才加入我國科技組織制定了相關政策,一方面支持我國科技組織更好發揮引進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增強與外籍科技人才的溝通交流,引導外籍科技人才加入我國科技組織,并為我國和世界科技發展作出新貢獻。在強化國際科技組織人才培養方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國際科技組織人才培養與推送工作的意見》中著重強調要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和推送工作體系。

各地方也把加快引駐國際科技組織列為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指標,如北京提出了吸引符合自身功能定位的國際科技組織在京落戶的政策,上海鼓勵和支持重要國際科技組織在滬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等。山東、河南、重慶、海南等地發布相關政策,積極爭取國際科技組織在本地區設立辦事機構,促進各地國際科技組織建設工作高效穩步展開。此外,地方管理部門還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通過建立多種落地獎勵機制,助推國際科技組織入駐,如在提供國際科技組織落戶的激勵舉措方面,上海、廣東、南京等地出臺政策,對成功落戶本地的國際科技組織總部(或分支機構)提供不同額度的資金獎勵和補助。有關國際科技組織在華相關政策舉措分析詳見表1。

總體來看,發起設立國際科技組織、吸引國際科技組織來華落戶符合我國科技發展的總體目標及戰略部署,對于我國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持續為人類科學進步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尤為重要。我國正通過出臺各項推動國際科技組織在華發展的措施、支持設立和吸引國際科技組織,為我國不斷匯聚國際優勢科技資源和創新要素、拓展參與瑜伽教室全球治理的深度和廣度添磚加瓦。

歐美發達國家設立和吸引國際科技組織落戶的有關政策舉措

在吸引國際科技組織在當地落戶發展這一問題上,歐美等發達國家占據明顯優勢。這得益于其良好的城市基礎設施、國際化的城市環境氛圍,以及從國家到城市層面的政策指導和專業化服務。國際科技組織的發展現狀呈現“以西方為中心”的現實圖景,這充分體現了歐美等發達國家對發起并設立國際科技組織、吸引國際科技組織落戶,以及對科技工作者、科技組織參與國際科技組織事務的高度重視。

為國際科技組織發展提供制度保障。比利時出臺的《主辦國政策》(HNP)全方位規范了國際組織運行和管理的有關程序,該法案同時強調了在處理比利時境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和超國家組織事務時應遵守的國際條約。法國《非營利社團法》規范了各類社團在法國發展的有關制度和程序,為促進科技組織在法健康發展創造了條件。美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國內收入法典》則明確了公益類國際科技組織在資金使用和稅收優惠等方面的相關權益。日本頒布的《東京都國際政策推進大綱》將吸引國際科技組織作為城市國際化的重要舉措。此外,比利時和德國還分別設立了國際組織專門管理機構,主動與有意向進駐布魯塞爾、波恩等城市的國際組織進行接洽并提供服務。

為國際科技組織入駐提供稅收優惠和資金支持。美國《國內收入法典》明確規定,以非營利原則存在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在美國不僅可以免除州級和地方的房屋房產稅、所得稅和銷售稅,其非營利所得收入,包括社會捐款和財政撥款等也享受相同的免稅福利,該法案間接地增加了相關國際組織的收入來源。紐約還將大多數科技組織開展的公益服務類項目,列入了政府購買服務清單以彌補其社會公益支出。日本制定了“非政府組織(NGO)事業補助金制度”,建立了“日本非政府組織支援無償資金合作機制”,為非政府組織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此外,紐約、東京、首爾等城市也通過提供場地租金和運營補貼,積極吸引國際科技組織入駐。新加坡和泰國也紛紛為引進國際科技組織營造宜居宜業環境。

積極參與國際科技組織事務,重視培養后備人才。德國十分擅長依托國際科技組織的影響力舉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以提升城市的國際形象,帶動國際科技創新資源集聚。日本鼓勵東京積極參與國際科技組織開展的重要活動,提高城市的國際影響力。英國專門為學生開設了國際組織課程、舉辦國際組織專題座談并提供國際組織就業咨詢服務,幫助其了解各類國際組織職能范圍和用人標準,同時培養了學生跨學科知識素養,提升了學術交流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在處理國際組織事務時的應變能力,為其能更好地在國際組織任職、履職打下了堅實基礎。各國吸引和培養國際科技組織的政策和舉措詳見表2。

學習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關于吸引國際科技組織的經驗做法,對于我國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更加包容的視野、更加精準的方式引進國際科技組織提供了全面且完整的示范作用,為充分發揮國際科技組織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的樞紐作用,依托國際科技組織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為我國擴大國際間科技合作、深化國際科技人文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國發起或參加國際科技組織活動現狀

我國科技組織加入各層次國際科技組織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組織踴躍加入各類國際科技組織。政府層面。我國科技組織參與了涉及科技領域的200多個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尤其是自2017年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以來,截至2023年1月,我國科技組織已同151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有力帶動了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科技人文交流、聯合實驗室建設、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等方面的創新合作。民間層面。《中國科協2022年度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2年,我國各級科協(包括科協本級)和兩級學會加入國際科技組織共875個,較2021年同期減少28個,同比減少3.1%(圖2)。此外,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6月,我國科技組織已達4萬余家,其中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成立登記的國際科技組織共17家。

我國專家學者在國際科技組織任職情況

我國各部門也在積極推薦專家學者參與國際科技組織負責人競選工作并積極培養國際科技組織人才。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我國專家學者等在國際科技組織任職人數達2 446位,較2019年任職人數(1 984位),增長了23.3%;其中擔任高層職位的專家學者人數達1 265位,占高層總職位的51.7%,較2019年擔任高層職務人數(835位),增長了51.5%(圖3)。據中國科學院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中國科學院科研人員在國際組織任職人數達981位,較2012年任職人數(655位),增長了約50%;其中,擔任主席、副主席、國家代表等重要職務的人數達到331位,較2012年增加了約109%,這標志著我國專家學者逐漸走上了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的舞臺。

此外,我國參與了許多國際科技組織發起的活動,早在1984年,中國科學院加入了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CODATA)并成立中國委員會,通過組織各部門開展科技領域數據建設和共享服務工作,促進了科技數據的國際交流;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國際實時地轉海洋學觀測陣(Argo)并部署建設了中國Argo大洋觀測網,為我國專家學者贏得了同步共享Argo實時資料的寶貴機會;2021年,中國地質調查局組建的兩所國際研究中心成功加入全球綜合對地觀測組織(GEO)并開展長期數據交換工作,該舉措為促進全球科學數據治理與利用貢獻了中國力量。截至2022年末,共有來自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余個國際組織參與了由我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合作平臺建設項目,該項目累計培育區域科技組織或聯盟30家,聯合“一帶一路”國家科技組織建立研究或培訓中心36個,培養科技人才逾11.9萬名。

我國參家教與國際組織活動經費投入情況

近年來,我國與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科技組織,開展了多形式、多層次的國際科技活動。在活動經費支出方面,據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決算統計,2022年,我國在國際組織事務方面支出達169.24億元,同比減少6.3%。回顧過去10年,我國的國際組織事務經費支出規模整體呈現波動式增長趨勢。從各部門支出情況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等46個部門的國際組織支出費用達178.03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支出2 688.42萬元,同比增長4.5%;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支出1 091.89萬元,同比增長22.2%;中國工程院支出3.95萬元,同比減少1.5%。各部門國際組織事務支出總額及其占部門年度決算總額情況見圖4。

我國國際科技組織后備人才培養情況

在培養具有運作國際組織能力后備人員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通過選派不同領域科研人員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組織的核心部門開展研究工作,協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校院所等部門機構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等方式,探索培養國際組織人才的新路徑。我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意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開展了國際科技交流合作項目,通過資助中國青年學者赴意參加ICTP學術研討會等活動,共同培養青年科技人才。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積極組織國際組織后備人員培訓,以小班授課、專題講座與成功任職案例講練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為學員競聘國際組織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加快培養外交、溝通、管理等領域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這些培養方式提升了我國國際組織任職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在復雜國際化工作環境下的應變能力。

此外,我國還持續加強國際科技組織人才信息平臺建設。自2016年國際科技組織人才信息平臺(以下簡稱“平臺”)運行至今,平臺已系統整理了90個國際科技組織中的人才信息,累計發布國際組織人才職位信息超3萬條,并通過數據自動采集軟件實現了信息同步更新。這不僅為我國科技人才競聘國際科技組織職位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幫助,而且對加快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助力創新要素自由便利流動,推動各國科技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國際科技組織在華開展活動情況

隨著我國各地區開放創新程度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境外非政府組織來華開展交流合作。根據公安部境外非政府組織辦事平臺公開信息,截至2022年9月底,全國各地(不含港澳臺)已獲公安部審批認定的境外非政府組織數量近670個。其中,在2017、2018年兩年登記數量較多,分別達305個和136個(圖5)。

從來源地區看,在2017—2022年,登記來華或在內地開展活動的境外非政府組織共來自51個國家和3個地區。其中數量排名前3位的境外非政府組織來源地分別為美國、中國香港、日本,三者非政府組織來華數量分別為153個、110個、61個。其他境外非政府組織的來源地還有韓國、英國、德國,三者的非政府組織來華數量分別為46個、34個、31個。

從區域分布看,境外非政府組織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北京吸納了188個境外非政府組織,上海吸納了152個境外非政府組織,其他區域如廣東吸納了52個境外非政府組織、云南吸納了30個境外非政府組織、四川和重慶均吸納了26個境外非政府組織(圖6)。截至2021年底,除新疆外,全國均已實現對境外非政府組織的登記備案。大多數境外非政府組織集中在省會城市。例如,在四川省登記的28個境外非政府組織中,成都市吸納了19個;湖南省登記境外非政府組織數量為20個,其中長沙市吸納了19個;湖北省吸納的15個境外非政府組織均位于武漢市。

從組織類型看,本文將境外非政府組織按照教育科技、經濟貿易、人文交流、衛生健康、生態環保、濟困救災等領域進行劃分和分析。結果表明,科技類境外非政府組織在我國境內登記設立代表機構約有28個,約占來華境外非政府組織總體數量的4.2%;教育類境外非政府組織約有57個,約占來華境外非政府組織總體數量的8.5%;衛生健康類境外非政府組織約43個,約占來華境外非政府組織總體數量的6.4%。同時,境外非政府組織在各地開展合作時,具有一定傾向性。如在上海時租場地登記的152個境外非政府組織中,經濟貿易類境外非政府組織合計94個,占比高達62%;在云南登記的境外非政府組織,其合作活動主要集中于濟困救災。

國際科技組織在華發展問題與挑戰

國際科技組織作為參與全球科技治理、推動實現全球共同價值的重要力量,是聯系全球創新資源的重要紐帶。隨著我國參與國際科技組織活動的深度不斷增大、探索發起新建國際科技組織興趣不斷增強,國際科技組織為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展進步、增進國際友好合作交流,強化國際化人才培養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作出積極貢獻。然而,我國在國際科技組織相關事務上仍面臨一定的問題與挑戰。

發起、吸引和參加國際科技組織的制度性保障不足

包括:對國際非政府組織的態度不夠明朗。我國一貫秉持歡迎和支持境外非政府組織尤其是國際科技組織來華的態度,但對于國際科技組織的屬性、范疇、分類尚未形成共識,對國際科技組織尤其是科技類境外非政府組織的開放和包容度還不夠。發起、吸引或參加國際科技組織的制度體系有待建立健全。我國缺乏發起、吸引或參加國際科技組織的頂層設計文件和實施細則。仍然存在用管政府間國際組織的辦法管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用行政辦法管學術組織、用境內辦法管境外組織的現象,一些管理機制的模糊和實施細則的缺失阻礙了我國科技組織加入國際科技組織的進程。缺少服務國際科技組織的保障舉措。國際科技組織和活動審批手續煩瑣,我國針對國際科技組織的注冊、備案、審核等環節與國際規則仍有脫軌之處,這限制了我國科技組織在國際舞臺影響力的發揮和展現。鼓勵參與國際科技組織活動的激勵政策不細不實。我國有關支持科技工作者參與國際科技組織的政策雖已被列入如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等國家層面的政策文件中,但仍缺少與其配套的具體政策,同時也缺乏相應的經費支持,影響了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參與國際科技組織活動的積極性。

國際科技組織事務管理和服務體系有待建立健全

包括:缺乏對國際科技組織落戶工作的統籌管理和服務機制。國際科技組織事務管理歸屬尚不明確,我國各部門間聯動機制不夠健全,登記注冊、監督監管也缺少具體規定,阻滯了我國發起成立國際科技組織的有效通道。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工作協調機制。各業務主管部門在推動相關工作時,管理及運行經驗有限,加之對國際科技組織的監督管理和風險防范能力不足,時有出現“不會管”“不想管”“不敢管”的問題,導致一些境外非政府組織違法違紀。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尚未對國際組織開展活動領域形成共識。國際組織的歸類與劃分存在空白,尤其是認定科技類國際組織比較困難,導致國際科技組織因無法找到合適的業務主管單位,始終處于無法注冊、無處活動的“兩難境地”。

參與國際科技組織的水平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包括: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國際科技組織。我國缺少世界性的重要國際組織總部,全球共有超過6萬個國際組織,其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組織約有90余個,而總部設立在我國的僅有8個。我國發起和吸引國際科技組織的規模與質量,與建設世界科學中心和全球創新高地的目標有較大差距。根據國際協會聯盟(UIA)發布的《國際組織年鑒(2018—2019)》統計,在全球處于活躍狀態的3 300余個國際科技組織中,總部設立在我國的僅有65個,與擁有511個國際科技組織總部的美國、擁有284個國際科技組織總部的英國、擁有259個國際科技組織總部的比利時等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參與國際科技組織及其活動的程度和水平有待提升。我國專家學者的任職、履職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方面,我國專家學者背景構成單一,經濟學、法學、社會學、國際關系等多元化知識欠缺,且缺乏多崗位鍛煉經歷,這些不足阻礙了部分專家學者擔任高層職位;另一方面,我國專家學者參與全球性議題設置和規則制定等多邊事務的能力不足,容易失去在國際舞臺發聲的機會,影響了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程度與效果。

促進國際科技組織在華發展的政策建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十四五”時期,我國應營造更加國際化的科研環境和更加開放創新的科研氛圍,以海納百川的姿態,穩妥有序地提升國際科技組織的管理和服務水平,積極發起成立和吸引國際科技組織,持續加強國際科技組織人才培養能力,為全球創新治理和科技進步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完善國際科技組織來華落戶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

政府部門應盡快制定針對國際非政府組織的法律法規,為國際科技組織在華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快出臺國際科技組織在華注冊登記細則,進一步優化在銀行、稅收、法律保護等方面的相關政策。進一步明晰國際科技組時租場地織在華落戶的管理歸屬與權責,構建相關部門牽頭、各部門各司其職的長效工作機制。完善國際科技組織代表機構設立、變更、注銷,以及年度活動計劃備案等流程,簡化代表機構登記和臨時活動備案材料。

優化國際科技組織來華、在華落戶發展的環境氛圍

家教央和各地方政府應充分借鑒國際經驗,通過為國際科技組織提供場地租賃優惠和運營補貼、減免相關稅費等方式,為其在華落戶和開展科技交流合作活動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加速規劃開展醫療、保險國內國際雙認證試點工作,優化出入境、子女教育、醫療保障等政策,為國際科技組織雇員營造更加舒適便利的工作及生活環境。持續開展對國際科技組織相關研究,及時發現并解決國際科技組織在中國境內活動的問題,彌補管理空白和安全漏洞。

拓寬吸引國際科技組織來華落戶的范圍和渠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國標準化協會等應積極推動國際學會、協會、標準組織等落戶我國。對無法在我國設立總部且具備成熟條件的重要國際科技組織,爭取其分支機構能夠順利入駐。依托我國優勢學科,如選擇基礎科學、環境保護、醫藥衛生等科技交流活躍的領域,主動創造條件加快發起成立一批國際科技組織。充分利用區域創新高地和開放優勢,選擇在具有良好國際交往環境和科技人才基礎的地區,如北京、上海、粵港澳等國際化程度和關注度較高的城市或區域,引導新建各類國際科技組織。

加強國際科技組織任職及后備人選的培養

高校和科研院所應加快提升我國專家學者在國際法規、禮儀,以及外交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為其順利任職國際科技組織掃清障礙。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應及時關注國際科技組織重要崗位人員空缺動態,并依據職位特點,多渠道加大對具有競爭優勢候選者的宣傳及推送力度。通過定期舉辦青年學者論壇、國際學術會議等方式,構建國際合作交流平臺,推動高水平專家學者參與國際科技組織決策和管理,支撐我國科技界在推動科技進步和參與全球創新治理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孟繁超、任孝平、沈云怡、楊云,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李子愚,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 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編審:楊柳春;《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麥浪翻涌間化干戈為玉去九宮格時租帛_中國網

在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馬集鎮,提起“老村長調解室”,當地村民九宮格就會指著淮濱縣人民法院馬集人民法庭所在的方向說:“在法庭設著,門口有牌子,可好找了聚會,老支書劉新建就在那值班。”

“老村長調解室”里的劉新建曾擔任馬集鎮帥莊村黨支部書記,卸任后的他有了新身份——“老村長調解室”的人民調解員。馬集法庭庭長沈小平說:“老支書劉新建在這里幫鄉親們化解一件又一件糾紛,大量的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轄區無訴無訪村逐年增加。”

“馬集法庭緊緊依靠地方黨委政府,不斷創新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成立由法庭庭長、派出所所長、司法所聯合的‘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辦公室’,將轄區的人民調解員、網格員、村干部納入到矛盾排查預警網絡中來,共同探索‘多元聯動’機制與‘前端把關、中端疏通、末端治理’三端共治相結合時租會議,推動形成‘源頭預防、非訴挺前、裁判終局’的全鏈條訴源治理模式,助力轄區農業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近日,淮濱縣人民法院黨小班教學組書記、院長張振芳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說。

素有“中國弱筋小麥第一縣”的淮濱縣因地處淮河之畔而得名,每到豐收時節萬畝良田麥浪翻涌,馬集法庭便坐落在弱筋小麥主產區馬集鎮。近年來,馬集鎮優化解紛模式,形成以鎮黨委為核心,馬集法庭為支撐,各基層組織共同發揮作用的解紛格局。馬集法庭對所受理的案件進行分析研判,從個案、類案中發現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問題,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有關部門發送司法建議、白皮書,提出治本之策,精準服務科學決策,特別是針對涉及糧農、糧企、土地流轉的糾紛,將弱筋小麥生產與法庭司法服務相結合,打造弱筋小麥+耕地保護兩張名片,為弱筋小麥主產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和服務。

馬集法庭立足轄區實際情況,聯合轄區各級人大代表、村支書、老干部等德高望重人士發揮訴前調解+訴中調解小樹屋的優勢,建立“老村長調解室”“小鎮家事調解室”“人大代表調解室”等三個品牌調解室,通過將各類案件引入調解,并依托訴前聯動模式,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

針對不同九宮格矛盾糾紛類型,馬集法庭運用不同的調解模式,對涉及的鄰里矛盾糾紛,采用“人民調解員調解+人大代表(村支書)共調+法官聯調”的“三調聯動”方式;對涉農民工等特殊群體案件,開啟“綠色通道”服務,建立“老村長先調+村委會再調+法官聯調”的10日調解模式;對涉民生社情案件,采用“老村長調解+法官巡回審判”模式。今年以來,馬集法庭受理案件數同比下降18.97%,九宮格調解成功率68.41%,一審服判息訴率94.72%,平均審理時間18.33天,裁判自動履行率68.31%。

同時,馬集法庭積極探索“調立審執”一體化工作機制,開通“線上+線下”立案服務,實現“雙軌制、多渠道”立案模式,設立“一站式”立案窗口,群眾可就近調解、申請立案、參加訴訟、申請案件執行,實現“家門口‘一站式’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在審判過程中,不僅注重釋法說理全覆蓋模式,著重判前釋法、判中調解、判后答疑,將釋法說理貫穿訴訟全過程,釋明法律后果,不斷提升服判息訴率和群眾滿意度,并通過巡回審判、公開審理、以案釋法做實普法宣傳,有效提升轄區群眾的法治意識,切實推動執源治理走深走實。(本報記者 趙紅旗 本報通訊員 趙棟梁 李錦)


4000多只馬岡鵝保住了_中去九宮格共享空間國網

導語

毗鄰孔雀湖的廣東省開平市馬岡鎮,水網密布,池塘眾多,是天然優良的養鵝基地,素有“千年鵝鄉”美譽。馬岡鵝以皮薄、肉質好、味道鮮美而出名,被相關部門評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是當地鄉村振興的龍頭產品。然而,馬岡鵝養殖行業仍存在記賬不清、合同不規范等問題,容易引起相關糾紛,影響了當地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落實推進。近日,廣東省開平市人民法院聯合當地人大代表、村委會干部成功化解了一起租賃合同糾紛,不僅厘清涉案租金“糊涂賬”,還促成雙方繼續履行合同,明確后續履行方式,讓4000多只馬岡鵝“有家可歸”。同時,法院還向轄區養殖戶發出司法建議,引導規范交易方式,大力促進馬岡鵝養殖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為助力當地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圖為承辦法官與轄區人大代表、村委會干部梳理全部租金收據。

  圖為馬岡鵝養殖場實景。 李彩雯 攝

養鵝租金引發糾紛

一直以來,廣東開平馬岡鎮人就有家家戶戶養殖馬岡鵝的傳統。馬岡鎮憑借馬岡鵝獲舞蹈教室評2021年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如今的馬岡鵝更是成為該鎮鄉村振興的“領頭鵝”,繁榮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

然而,就在幾個月前,4000多只馬岡鵝差點“無家可歸”。

事情的起因還得從頭說起。早在2017年10月,被告楊伯向原告興叔租用了30多畝魚塘和土地,用于養殖4000多只馬岡鵝和其他農產品。但2023年9月,興叔以楊伯拖欠了租金為由,向開平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解除租賃合同關系、支付拖欠租金3萬余元,并騰退案涉土地。

“我記得已經支付了2023年的租金,為啥還被起訴了呢?如果退出養殖場、騰退土地,我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地方,我的馬岡鵝恐怕保不住了!”收到起訴書的楊伯這下可真的犯愁了。

現場走訪摸清癥結

承辦法官收案后,發現雙方對是否支付了2023年度租金爭執不下。為查明事實、實質解紛,法官邀請了當地村委會干部一同到現場了解情況。

經過現場走訪,法官了解到,楊伯在涉案魚塘、土地共養殖了4000多只馬岡鵝,并有魚塘兩口,還建造臨建房屋五間,經營效益良好。

“我們都是現金交易,楊伯每次付了錢我就出收據。我敢肯定2023年度的租金沒交,因為我手上唯獨沒有2023年度的收據存根!”興叔激動地說,并向大家現場展示了全部收據存根。

楊伯也反駁道:“我已經在2022年11月和2023年4月分兩期支付了2023年度的租金。我記性很好,不信你們可以看這兩張收據!”

雙方對2021年度及之前時租空間的租金并無爭議,但對2022年11月和2023年4月開具的兩張租金收據,究竟是用于支付2022年度租金還是2023年度租金,爭執不下。

“看來這兩張收據就是本案糾紛的癥結!”法官摸清了癥結,馬上開始下一步的調解工作。

調解一度陷入僵局

調解現場,雙方仍是互不相讓。楊伯執意表示已支付了2023年度租金,理由是按照他們的交易習慣,每年度租金分兩至三期支付,且臨近年底支付次年度租金。興叔聽后立即反駁,指責對方口說無憑。

雙方各執一詞,越說越激動。法官見狀馬上出言穩定雙方當事人情緒,讓他們先冷靜下來,并跟村委會干部商量對策,“看來,我們得先摸清他們之間的交易習慣和支付規律,找到調解的突破口!”

經過法官和村委會干部對全部租金收據的認真梳理,發現雙方當事人大多是在當年10月前后、次年4月前后分兩期或三期支付當年度的租金,且收據金額累計符合當年度的租金金額。另外,2022年11月和2023年4月的兩張收據上均明確寫著“2022年租金”。

法官陷入了沉思,如果按照兩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楊伯應該是以支付時間推定兩筆款項是支付2023年度的租金,那就九宮格有可能與其實際是用于支付2022年度租金的事實混淆了!

“根據現有證據,你們簽訂的合同是真實的,對雙方都有約束力。興叔你其實可以考慮繼續按照合同出租場地給楊伯,雙方協商遞增后續租金,同時抹清2023年度的舊賬,不再向楊伯收取該筆租金。”法官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向興叔解釋道,這樣不僅可以走出“死胡同”,還能繼續履行合同、實現長遠收益。

經思考與權衡,興叔聽取了法官的建議,愿意與楊伯協商。可事情卻沒有想象中順利,楊伯聽后仍堅持己見,調解一度陷入僵局。

走出法庭尋找突破

為了更好地化解僵局,法官當即決定,走出法庭,邀請熟人情、懂法理的人大代表、村委會主任進行聯合調解。

法官再一次梳理案件全部證據,發現涉案合同中約定了“每三年遞增10%租金”,但雙方至今未履行該條約定,也未就該條款達成其他補充協議。

“這條款也許就是解決雙方矛盾的突破口!”法官馬上跟人大代表、村委會主任再次討論,并指導他們共同往這個調解方向努力。

“合同的簽訂應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等基本原則。涉案合同上均有你們雙方簽字確認,且你們雙方均認可該合同,因此,合同中涉及每三年遞增10%租金的條款對你們雙方均有約束力!”法官耐心地給雙方當事人釋法說理。

“剛才提出的調解方案,你們雙方可以協商遞增后續租金,同時抹清2023年度的舊賬,不再另外收取該舊賬。一方面是繼續實質履行合同,另一方面是促使雙方長遠利益最大化,希望你們能夠認真考慮!”法官再次分析利弊。

“調解是這個案子最好的辦法,不然你們都可能面臨更大的損失。現在的調解方案是基于雙方利益商定的,合同本來就已經約定了租金遞增款項,不能你認為條款對你不利就是無效的。”調解現場,人大代教學場地表向楊伯補充道。

“楊伯,大家鄉里鄉親,你不配合處理好這次租金問題,損害了信譽,日后也很難再租到合適場地,希望你不要顧此失彼!”村委會主任也認真勸導楊伯。

同時,法官也替楊伯算了一筆“賬”:“眼下正是肉鵝出售的旺季,如果因為訴訟,不僅損失當前已經投入的幾十萬元,長遠收益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2024年1月,在法官、人大代表、村委會干部的多方合力下,爭議雙方達成調解方案,不僅算清過往的“糊涂賬”,還明確了剩余五年合同期限的租金支付方式和支付日期,避免后續隱患。

調解后,楊伯如期支付了2024年第一筆租金,并收到了興叔開具的正規發票。4000多只馬岡鵝終于不用挪窩了!

延伸職能發司法建議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

如今馬岡鵝已經被列入開平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了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消費市場占有共享空間率約占全省70%,在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國內外都享有美名。

守著好資源,帶來好“錢景”。目前,馬岡鎮共有馬岡鵝養殖場(戶)350家,飼養母鵝50萬只,年生產純種馬岡鵝苗600萬對,肉鵝400萬只。預計2026年產值將達到100億元,帶動當地就業,實現養殖戶平均增收1萬元,開創鄉村振興的新局面。

機遇和挑戰并存,發展和瓶頸相伴。馬岡鵝養殖產業雖然已具一定規模,但是一些發展中的瓶頸也亟待破解。

主審法官梳理了針對馬岡鵝養殖行業中的常見糾紛,如口頭承諾、現金交易、票據不齊、合同不規范、不注重品牌打造等問題,從“管”“學”“幫”三方面向當地政府發出司法建議:“管”,建立健全行業協會,發揮協會紐帶作用,重點加強馬岡鵝優質種源保護,增強品牌影響力;“學”,提升養殖戶法治意識,規范交易方式,避免經營風險;“幫”,協助個體經營戶與當地龍頭企業結對幫扶,發揮頭雁效應,營造品牌氛圍。

“作為全國首個鎮域行政區品牌,‘馬岡優品’一直在開創、探索,法院能動履職,一體推進全鏈條司法保護,將為馬岡鵝產業發展提供強勁司法動力。”馬岡鎮黨委政法委書記梁穗生表示。

裁判解析

以“如我在訴”理念巧解租賃合同糾紛

就本案而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

本案中,原告請求被告支付2023年度的租金,被告辯解已支付,根據前述司法解釋,被告應當承擔已支付租金的舉證責任。根據案件查明的事實,爭議焦點為2022年11月和2023年4月兩張收據是用于支付2022年度租金還是2023年度的租金。原告在被告支付租金、出具上述兩份收據時,明確寫了款項的用途為“2022年租金”,且經調解人員對租金收據進行梳理和解釋,被告對該兩份收據款項用途為“2022年租金”并無異議,應視為雙方已明確約定該兩張收據所涉的款項用于支付2022年度的租金,且被告沒有其他任何證據推翻上述事實。因此,可以確認2022年11月和2023年4月兩張收據系支付2022年度租金的證明,被告尚未支付2023年度的租金。根據舉證責任和舉證分配,被告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決被告支付欠付租金,且由于被告逾期支付租金,屬違約一方,對原告請求解除合同、騰退場地的請求也應依法予以支持。

一紙判決不僅使原告將存在長期收益損失,被告更面臨當前的投入損失。但就本案的審理,人民法院從有利于案件實質解紛出發,堅持“如我在訴”理念,通過“法庭﹢”多元解紛機制——邀請熟情況、懂法理的人大代表、村委會主任進行聯合調解,最終原、被告同意抹清舊賬,即原告同意免收被告2023年度的租金,且明確了余下合同期限的租金支付方式和支付日期,避免后續隱患,實現雙贏。

專家點評

善解涉農糾紛 助力鄉村振興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臺山市斗山鎮綠稻農場場長 陳奭榮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整體框架中。鄉村振興是歷史命題也是時代課題,而鄉村的全面振興離不開法治的保駕護航。本案能案結事了的背后,是法院秉持“如我在訴”工作理念,始終堅持“司法護農”,妥善化解涉農糾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助推鄉村振興的一次生動司法實踐。

首先,面對形成訴訟的涉農案件,辦案法官深入田間地頭,邀請村委會干部開展實地走訪、現場勘查,實時掌握涉訴農戶的訴求,分析雙方矛盾背后的真正癥結,合力、妥善尋求解決辦法。體現了法院以維護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為基點,從雙方合作關系和長遠利益發展方面入手,采用情理法結合的方式,為其分析利弊,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讓涉農糾紛止步于萌芽階段。

其次,運用部門聯動機制,圍繞“源頭預防、矛盾化解、權利保障”協同鄉鎮政府、村委會、人大代表三方基層解紛力量,積極采取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結合,開展矛盾排查、調查取證、訴前及訴訟調解等各項工作,做到內外聯動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矛盾糾紛就地化解、及時化解,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最后,主動延伸審判職能,將自身工作融入鄉村振興戰略落實推進當中。分析涉農糾紛的成因和特點,主動針對馬岡鵝養殖行業中暴露出的高發問題,向當地馬岡鵝養殖戶提出司法建議,引導養殖戶規范交易方式、厘清承包合同亂象,規范承包合同簽訂。人民法院的能動履職不僅增強了農戶的維權意識,還提升了農戶對農業發展的信心,切實達到了案件辦理、職能拓展、治理協同的有效統一,為鄉村發展營造了更好的法治環境。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人民法院應當發揮司法智慧參與鄉村治理,扎根鄉村前移司法服務,堅持涉農糾紛源頭治理,加強訴前聯動多元化解涉農糾紛,推動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為鄉村振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何奎 李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