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找九宮格分享京地鐵3號線站名掌故–文史–中國作家網

近日,三條(段)北京軌道路況線路守舊運營。3號線(一期)西起東四十條站,東至東壩北站,全長15.7千米,設10座車站,此中換乘站5座。每個站名的由來,多有掌故。

●東四十條

東四牌坊自南向北第十條街巷

東四十條站位于東城區台灣東邊,與2號線換乘。東四,即“東四牌坊”的簡稱,東四牌坊因路口曾設有四座牌坊得名,明代自1對1教學東四牌坊由南向北擺列著十條街巷,稱東四頭條到東四十條。所謂“條”,是老北京對狹小胡同、街巷的俗稱。

清朝時,東四十條稱十條胡同,屬正白旗,東起富新倉西墻,西至和親王府,長不外幾百米,寬只要四五米。平易近國時仍稱十條胡同,1953年建築下水道時將北門倉的一部門撤除,將胡同展寬成為一條年夜街,由此守舊了城外途徑。1979年,東四十條立交橋建成后,街道再次展寬,成為京城通向台灣東邊地域的一條重要途徑。1999年建築安然年夜街時,將東四十條計劃為該講座場地街的東段,并拓寬了途徑,通車后沿用“東四十條”之名。

●工人運動場

清末為保衛京師營兵駐地

工人運動場站位于向陽區西部,與17號線換乘。汗青上,此處在北京城東直門至向陽門城墻外台灣東邊。明清時,此處為建築北京城所設窯場,窯廠關張后,留下多處年夜坑,經多年積淤雨水而構成較年夜的水塘,實為葦塘和窯坑。清末平易近初,此處構成聚落,有元老胡同、草園等。據傳,明代有一位官宦家世的袁姓白叟棲身于此,故名袁白叟胡同,清代謠傳為元老胡同。清末,此處四周為保衛京師營兵駐地,建有十余排營房及校場,1947年《北平市城郊輿圖》仍有“營房”的標注。1950年后,這一帶建成平房區。1958年在此興修北京工人運動場,部門街巷被撤除。

工人運動場建成于1959年8月,由運動場、體育館、泅水館等構成,是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北京“十年夜建筑”之一。建成昔時舉行了第一屆全國活動會。2020年7月,工人運動場啟動維護性改革復建。2023年3月新工體完工。

●連合湖

將水潭窯坑疏淤成湖泊

連合湖站位于向陽區西部,與10號線換乘。《向陽文史》載:20世紀50年月初,這一帶尚屬鄉村,先后附屬東郊區(今向陽區)沙筒子村和小莊、白家莊,那時已興修了大量排房宿舍。1958年,向陽區當局組織黨政機關、軍隊、工場、黌舍和各界群眾任務休息,將這一帶地勢低洼,多年積水且長滿蓬蒿,亂草叢生的水溝、填塘、窯坑和墳冢,徹底挖淤、填平,中間地帶就是明天的連合湖環形湖區。

餐與加入此項工程的相干職員于1958年8月底進駐,9月1日舉辦正式開挖典禮,國慶節前數日完工,歷時20余天。“連合湖”之名于施工前在北京市國民委員會修湖會議上已命名。

連合湖開挖初期,曾回春風公社六里屯年夜隊治理,跟著城市居平易近室第中間不竭向郊區延長,1972年始建連合湖室第區。

●向陽公園

初稱水碓子公園

向陽公園站位于向陽區中部,與14號線換乘,初稱水碓子公園。碓是一種陳舊的耕具,為木石做成的搗米用具。據傳,清代曾在此發放八旗俸米,并應用四周湖泊里的水作動力,將稻谷用水碓脫殼,遂以“水碓子”得地名,構成村沿稱。

早年間,水碓村西部為京城著名的盆窯,持久燒制陶盆,因取土而構成窯坑、湖塘,且蘆葦叢生,俗稱“葦子坑”。而較年夜的一個葦子坑鄰近水碓子村而稱“水碓子湖”。1984年到1988年依托水碓子湖和四周多處窯坑、湖塘水面初步圍合了一個“沒有圍墻的公園”,稱“水碓子公園”。從1995年至2000年停止了年夜範圍的改建,園區內的居平易近、企業所有的搬家,由此景區面積年夜為增添。因位于向陽門外西南部而改名為“北京向陽公園”,而今園中最年夜的湖泊仍稱“水碓子湖”,湖中廣植荷花,風景惱人。

●石佛營

因廟宇供奉石佛得名

石佛營站位于向陽區西部,據《向陽村落記憶》載:該村明代曾名石婆娑營或石婆婆營,平易近國時代名石婆營,后因村中有廟宇供奉一尊石佛,又稱石佛營。還有一說為石府營,因明末清初名將石廷柱墓園得名。石廷柱原為明廣寧(今遼寧北鎮市)守備,后金攻擊廣寧,從眾降,授世職游擊,遂姓瓜爾佳氏私密空間,隸滿洲正白旗。后因交戰有功,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順治十八年(1661)卒,葬于東郊,俗稱石府。此地構成聚落,稱石府營,后諧音為石佛營。今該墓已無跡可尋。

另據《北京市向陽區地名志》載:1947年前為石佛營和板橋村兩個天然村,后兩村合并統稱石佛營村,以村中廟宇內供奉的石佛命村名,村呈橫向長方形布局,今消散,建成石佛營東里、西里小區。

●向陽站

始建于50多年前

向陽站位于向陽區中部,始建于1966年。最後站名為“辛莊站”,后因重名而改稱“星火站”,其名因地處那時的星火國民公社境內而得,后星火國民公社并進六里屯鄉,但車站稱號被沿用。

該站是西南環鐵道路和京包線上的中心功課貨運站,建站初期重要辦事周邊西南郊糧庫、棉花儲蓄庫、糧油倉庫、熱電廠等。昔時也承接客運列車,三趟前去包頭的列車在此停靠,往往莫斯科的國際列車也顛末該站。1998年結束打點客運營業。2013年7月30日,京哈高速鐵路出發點站由北京站調劑為星火站。2020年6月,星火站改名為“北京向陽站”,為北京鐵路關鍵七年夜主站之一。

●姚家園

因姚氏家族得名

姚家園站位于向陽區中部,《北京市向陽區地名志》載:該村“東接平房村,西界北豆各莊,西北與亮馬廠交界,北鄰東崔家村。相傳成村前有一姚姓年夜戶在此賽馬圈地,劃為姚氏墳場,命名姚家園,成村后故名,沿用至今。(20世紀)七十年月將村南部的原板橋村、僧人墳兩個天然村并進該村,成今貌。村域原有一座清末廣州將軍鳳山墓。墓主系漢軍鑲白旗人,姓劉,字禹門,曾任副都統,宣統三年(1911)任廣州將軍。”

該村地處平原,水源豐沛,汗青上以食糧、蔬菜蒔植為主。今村及農田消散,建成姚家園工具、西里小區及姚家園路。

●東壩南

實為汗青上的平房村

東壩南站位于向陽區中部,因地處東壩南側得名,此地實為平房村。

《北京市向陽區地名志》載:“平房村東與石各莊鄰接,西接姚家園村,南鄰白家樓,北界單店。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已見村名,時屬順天府年夜興縣。據傳,成村初有一戶山東移平易近在此建了一棟平頂房,有異于京城四周的起脊式衡宇,于是村人效仿,遂村中平頂房漸多,故名。”

該村呈橫向不規定的多邊形布局,汗青上以農業生孩子為主。清末工部漢軍八旗有名工匠周月川為該村人,曾拜清廷款式房掌案、第六代“款式雷”雷思起為師,由此獲得真傳,身手高深。同治年與師父一路介入清定東陵(因位在清定陵東側得名,為慈安與慈禧陵園)的design與營建。

●東壩

元代被稱為鄭村壩

東壩站位于向陽區西南部,《北京市向陽區地名志》載:“東壩原為東漢安泰故城遺址。據《承平寰宇記》載:‘安泰故城,漢縣廢城,今潞縣(今通縣)東南。’元代為阜通河(今壩河)上的七座壩閘之一,元延祐三年(1316)名鄭村壩,附屬潞縣。《潞城考古錄》載:‘通州東南二十里,有安德鄉,地名壩上。通人稱曰北壩,都人稱曰東壩,即鄭村壩也。’繆荃孫在《光緒順天府志》中考據安德鄉即安泰故城。《日下舊聞考》卷八十八載:‘鄭村壩即東壩,別名壩上。’東壩名自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沿用至今。”

據《壩河史話》載:壩河是元代運糧河,西起元年夜都光熙門,東至溫榆河,于元至元十六年(1279)開浚,筑攔河壩7座,分紅梯級水面,分段行船。元末逐步曠廢停航,明清時未再應用,現為北京郊區台灣東邊的主要排水河流。因開挖河身時將土堆于兩側成壩,故稱東壩、西壩,構成村后沿稱。

●東壩北

北鄰舊時白衣庵村

東壩北站位于向陽區中部偏西,與12號線換乘,因地處東壩西南側得名,此地實為白衣庵村南側。

白衣庵為供奉白衣年夜士不雅世音所建,白衣不雅音年夜士在中國釋教崇奉中常被刻畫成身著白衣、手持凈瓶的抽像,象征著清凈無染、慈善為懷,為安然與吉利之意。據《1928年北平特殊市當局寺廟掛號》載:“白衣庵坐落東郊一分署白衣庵下坡十一號,清嘉慶五年(1800)重建,屬私建。本廟面積約二畝,衡宇二十六間。治理及應用狀態為除殿宇僧舍外書院稅局占用。廟內法物有泥天王像兩尊,泥韋馱像一尊,泥白衣像四尊,銅如來佛一尊……”該庵曾為東壩一帶平易近間祈福之所,噴鼻火盛極一時。20世紀六七十年月為生孩子隊隊部,后為村委會應用,20講座場地22年對廟門、圍墻等停止修葺。而今白衣庵村已消散,建成白衣庵小區,另辟有白衣庵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