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单产,怎炼成?—查甜心寶貝包養網—来自松辽大地的春耕备耕观察_中国网

四月的东北,春意正浓。

广袤的松辽平原上,机械轰鸣,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酣;种子一条街,种粮大户正在对各式新品种反复挑选;一纸纸合同签下,或入社、或托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

吉林省已连续两年位列我国粮食主产区亩产第一。今年,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土地做文章,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先进育种技术转化为核心、经营方式创新为支撑,正向农业高质量包養網发展目标迈进。

提速扩良田 基础更扎实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

吉林省榆树市黑林镇豆坊村的地头上,彩旗飘舞,机械隆隆。正在建设中的排水渠从田野伸向远方,一条水泥机耕路已见雏形。

“高标准农田建完后,旱能浇,涝能排,多打粮更有信心了。”豆坊村党支部书记刘朋会和几个种粮大户站在地头上观看着施工现场,十分兴奋。

3月20日,在吉林省榆树市黑林镇豆坊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工人们在修缮排水沟渠。新华社记者 薛钦峰 摄

榆树市有“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拥有基本农田500万亩,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去年汛期十余个乡镇受灾,不少农田沟渠、田间路被冲毁,一些农田减产甚至绝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3月初,冰雪尚未融化,施工企业已提前进入豆坊村施工现场。“东北施工期短,我们加班加点,力争当年完工当年见效。”施工企业负责人说。

今年国家提高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建设投入,调动了吉林产粮大县积极性。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要完成近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去年的近1倍;长春市计划新建300万亩以上,比去年多出近200万亩……一些县市还配套资金,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在“田成方、路成网、旱能浇、涝能排”基础上,推动新品种、新技术和智慧农业等先进要素向土地聚集。

4月2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驾驶农机整理耕地上的秸秆(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包養

“外表看不出啥,包養平台推薦内容都埋在地下。”在吉林省德惠市义和村,惠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青松指着眼前一望无际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田,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田里已播撒有机肥和各类菌剂,减少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地下铺设了滴灌管,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可实现精准施肥灌溉;田间地头的气象、病虫害监测设备可以将各类指标数据实时回传,农技人员可以远程监控……林青松说,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耕地质量可以提高1个等级,粮食增产10%至20%。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望天收”的被动局面,为稳产高产打牢根基,还推动农业生产“变优”“变绿”,产粮大省向农业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

今年,吉林省力争新建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新建面积创历史新高,争取到2027年,将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突破新技术 育种“加速度”

选好一粒种,丰收有底气。

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种粮大户赵亚辉每年都要到当地科研院所、企业的试验田考察,今年打算再试种几个新品种。“这几年新品种明显增加,再也不用担心连续种植同一品种导致产量下降了。”

4月2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驾驶农机整理耕地。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吉林在种业振兴上持续发力。2023年,吉林省有81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今年1月,吉林省农业农村部门优选出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玉米、水稻、大豆等126个主导品种供农户选择。

今年春耕时节,农安县小城子乡光明村不少农民打算种大豆。光明村分布着大片盐碱地,去年试种500亩耐盐碱大豆东生“118”亩产超过240公斤,让农民见识了科技的力量,过去不打粮的盐碱地有了丰产的希望。

东生“118”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应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培育的新品种。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冷建田说,今年力争在东北等地盐碱地扩种东生“118”10万亩。

作为产粮大省,吉林省近年来加大科研创新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支持科研院校、育种企业组建育种联盟,联合攻关,广袤田野正成为“播种”和“催生”优质品种的肥沃土壤和广阔舞台。

4月2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驾驶农机整理耕地上的秸秆(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先进育种技术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育种效率,未来我们还有更多新品种推向市场。”冷建田信心满满地说。

好品种还要搭配好技术。进入备耕期以来,吉林省已在多地规划“水肥一体化+密植”示范区。松原市宁江区地处松花江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开展规模化种植。当地种粮大户谷成文选购了耐密植玉米新品种。“今年打算把密度从每公顷6万株增加到7万株,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预计能增产10%以上。”他说。

4月2日,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检修农机。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吉林省今年计划通过优质品种和技术应用,推广应用高产耐密玉米、高产高油大豆品种200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100万亩,在产粮大县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通过建设玉米、大豆整建制单产提升示范县,开展高产竞赛,让更多玉米吨粮田等典型涌现出来。

壮大“新”主体 链接大农业

今年春耕前,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龙乡苇芦村又有不少村民加入了该村党支部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把自家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种植。去年合作社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和科技种田,实现粮食增产20%以上,今年合作社从当地农业银行贷款200万元,计划大面积应用新技术。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长期制约着吉林农业生产力释放和农业现代化。近年来,吉林省在推进良田、良种、良技、良机建设的同时,还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上下功夫,家庭农场、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

苇芦村党支部书记宋学雷说,2022年成立合作社以来,从最初的5户增加到近200户,近400公顷土地实现集中连片耕种,大型农机、先进技术得到应用,实现了节本增效。今年,松原市推动112包養網3个行政村全部成立合作社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

吉林省今年启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壮大三年攻坚行动,通过给予资金等政策,鼓励县级及以上示范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经营规模。在全省18个产粮大县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加强服务供需对接,拓宽服务领域,延长服务链条,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3月20日在吉林省榆树市土桥镇祥顺村拍摄的新建的高标准农田排水渠。新华社记者 薛钦峰 摄

备耕期的农安县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作为县一级社会化服务平台,联合社依托成员建立18家乡级服务站和100余个村级服务站,不仅为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耕、种、收等土地“托管”服务,还提供农技推广、政策咨询、数字农业、银企对接等服务。目前,联合社拥有377家合作社成员,服务农安县6万多农户,土地近百万亩。

从“专业化企业+规模经营主体”到“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再到“保姆式”全程托管,多种合作经营模式正在松辽大地上推广应用。

2024年,吉林省力争土地流转、生产托管服务等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6850万亩,超过播种面积的70%,力争示范类经营主体发展到1.25万家,新增社会化服务组织3000家。

以新促质,打造更高水平的“大国粮仓”。松辽大地上,一幅繁忙的春耕备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字记者:郎秋红、段续、薛钦峰

视频记者:魏蒙、薛钦峰

海报设计:谢悦

编辑:张虹生、王化娟、郑雅宁、王浩程、邬金夫

统筹:周咏缗、郜新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