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蘭齋詩詞存》續談江孔殷–文找九宮格教室史–中國作家網

江孔殷自稱“吾家三世原籍上海”,生母南京人,曾進讀上海圣約翰書院、江南海軍書院、廣東海軍書院,這是蘭齋詩詞存》表露的、前所未知的信息。江孔殷祖父江緯基應為上海開埠后第一批外貿商人,“江裕昌”茶棧由其父江清泉繼續,1880年破產。他本有志從政,只因屢屢站隊過錯,只好以美食醇酒終其平生。

江孔殷

講座場地

“吾家三世原籍上海”

拙文《“嶺南美食家”江孔殷祖先與上海之關系》見刊后,承胡文輝兄慨贈江孔殷《蘭齋詩詞存》照片,粗讀一過,加深了對江孔殷的清楚,仍有更多謎團待解。本文重要在提醒《蘭齋詩詞存》中表露的“新史料”,廣為人知的史事從略。

廣東省立中山藏書樓躲《蘭齋詩詞存》為一鉛字打印底稿,似為顛末編纂的不決稿,簽名“南海江孔殷霞盦”,共五卷。在我看來,江孔殷詩詞藝術成績并不高,價值在于經由過程自注組成一部“詩傳”,浮現家史國史,提醒交游收集,促進人們對清末平易近初政治與社會的清楚。受詩詞情勢的限制,描述美食的文字未幾,內裡有關養蜂的注釋也許對研討農業史有些參考價值。

前述拙文談到,1893年江孔殷餐與加入廣東鄉試時,很能夠因請“槍手”而報年夜了歲數,自稱28歲,按其會試同年齒錄“同治癸酉年”生,其生年應為1873年。《蘭齋詩詞存》自注稱,誕生時其父41歲,則江清泉1833年生。上海開埠的1843年,江清泉年僅10歲,自不克不及自力經商,他們家族到滬經商應從祖父江緯基開端。

1904年餐與加入會試時,江孔殷與江蘇太倉人陸增煒統一號房,吟成《進場與是科會元陸彤士同號喜賦》一首,首句即曰“舊籍春申接太倉”,自注“吾家三世原籍上海”。從常理判定,祖父江緯基(號莘田)在鴉片戰鬥停止后不久即到滬從事外貿生意。上海開埠初期,“五方雜處,而閩粵人居多”,(1853年第10期《遐邇貫珍》)小刀會起義恰是以閩、粵報酬主體。

江孔殷《生朝七十自述》詩有句“海上春申舊作家”,意思是家在上海;“通商頭網谷雨茶”,自注“余家業茶商”。從“通商”兩字看,江緯基從事的是出口茶業,他所開辦的“江裕昌”茶棧由江清泉繼續。1940年,江孔殷在詩注中自稱:“光緒庚辰,余年十六,上海茶莊開張,距今六十年矣。”光緒庚辰即1880年,可知1880年江裕昌已開張,《申報》報道的是1881年借主追債情況,筆者前文說1881年開張有小誤。因鄉試報年夜了歲數,“余年十六”是粉飾之詞,現實1880年他僅有7歲,虛齡8歲。1881年失怙之后,江孔殷被生母帶回上海進學。

《蘭齋詩詞存》首葉

從梵王渡書院到海軍書院

江孔殷少時在上海接收過西式教導,先后考進江南海軍書院、廣東黃埔海軍書院,有較好西學功底,但迄今為止的江孔殷列傳對此均無片言只字記敘。

《蘭齋詩詞存》首篇《癸巳鄉捷祭告生妣周太夫人書訓述志哀七十九韻》,相當于以生母周氏為中間的一部“祖傳”。為粉飾年紀造假,江孔殷創作該詩時,能夠有興趣搞亂時光次序。全詩頗長,本文摘引時不按原詩次序,需求該詩全文者,請參閱《平易近國稿手本》影印本或原稿。

三齡在抱聞人言,問母母家在何處。

汝南有女出金陵,良家儀鳳門籍稱。

云騎世食天家粟,一朝竿木來廣勝。

亂日江山舉目非,阿爺戰逝世娘出幃。

弟兄姊妹盡團圓,流轉春申無所回。

獅山南海汝鄉邇,廬江年夜賈鬻為婢。

主人恩重哀孤立,教書伴讀字弗奴。

天幸陋屋嬪大族,本日相依母同子。

三歲時,江孔殷問生母家在何處,周氏答道,家在南京,住儀鳳門內,父親為“云騎尉”(因祖上戰功而獲賜的世職),承平軍攻進南京時戰逝世,兄弟姊妹團圓,她流浪到上海,被“廬江年夜賈”賣給江清泉當梅香。主人待她甚好,教她唸書識字。“汝南”是周姓郡看,并非實指。

十八進門侍阿父,中年禱嗣峨嵋往。

鐘樓佛頂回靈猿,縟坐母懷乳于菟。

上師屈指虎兒胎,寧馨生是由自來。

催得曇開倏驚謝,德門愛日春復回。

(先光祿公中年無子,求嗣峨嵋金頂寺,挈鐘樓白猿回,逾年兒生。生朝開春三日,驚風殞鹵門熱,兩夜甦)

江清泉中年無子,特地赴四川峨眉山金頂寺求嗣,把金頂鐘樓的白猿帶回家,次年,周氏誕下江孔殷,曾因驚風彷徨在逝世亡邊上,兩夜之后復蘇。此事應是江孔殷“猿猴轉世”傳說的起源。江孔殷好動,坐無坐相,“猿猴轉世”是那時能被普遍接收的說明。

八歲阿爺復邦族,娘兒陪侍趁輪軸。

回未周年兒已孤,阿娘挈汝滬江讀。

梵王渡口新書院,天妃廟左舊家塾。

十年外傅張烏程,七字神童李白生。

(七歲時李白生夫子澍以七言聯句屬對,驚為神童)

歲試冠軍黃歇往,金風抽豐唱曲白門行。

海軍新考獲前列,國子虛行朝上京。

莊椿見背七閱歲,孀婦孤兒坐蒙蔽。

卅年白屋茶起身,萬鎰黃金石填海。

舊人懷舊交未疏,南匯同攻衙內書。

(新興顧竹城父執宰南匯,延進署讀。)

7歲時進讀天后宮旁邊一家私塾,江孔殷記憶猶新塾師烏程張師長教師的訓誨、李澍師長教師之欣賞。姑蘇河北的天后宮一帶屬于華界,隔鄰是出使年夜臣行轅。8歲時江清泉帶母子回南海老家,與叔伯、族人會晤,這一年應為1880年,同年“江裕昌”茶棧破產。“回未周年兒已孤”,1881年江清泉被追債而在籍往世,周氏把他帶回上海唸書。

“舊人懷舊交未疏,南匯同攻衙內書”。江孔殷失怙之后,廣東同親、署南匯知縣顧思賢曾照料孤兒寡母。顧思賢,原名國藩,字希堯,號竹城,廣東新興人,舉人,翁心存弟子,與翁同龢關系親密,歷宰江蘇奉賢、長洲、昭文、新陽等縣,1880-1883年任南匯知縣,恰是“江裕昌”茶棧破產之時。他把江孔殷接到南匯縣衙門里面,與其子侄一路唸書。

“梵王渡口新書院”。讀了多年私塾后,江孔殷考進梵王渡書院(圣約翰書院),該校由美國教會建立,為圣約翰年夜學前身。

圣約翰書院

“海軍新考獲前列,國子虛行朝上京”。1890年,兩江總督曾國荃奏辦江南海軍書院,護理總督沈秉成籌建完成。江孔殷餐與加入進學測試獲前列,分在駕駛班。(《生朝七十自述》,卷四第十八葉)據昔時10月18日《申報》報道:“江南海軍書院應考,必先試以英文、翻譯、地輿、算學皆有可不雅,方能中選。此刻第一案及近日所取精曉洋文者,皆出自中西書院、萬航渡、虹口英文書院、麥家圈諸書院。”海軍書院從該校招生,招致圣約翰書院呈現太多空額,同月30日不得不緊迫登載啟事招補:“南洋海軍書院招取先生,本書院之後輩取者甚多,今書院有空額十馀名,擬即加添,若有曾讀過英文或年半或一年,年在十六歲內者,可覓妥保薦來補額附讀。”《申報》報道與書院啟事從正面證明了江孔殷自述的可托度。

不久,他獲得進進國子監唸書的機遇,遂廢棄學籍進京,成果是鎩羽而回。接著,他又考上廣東黃埔海軍書院輪機班,(《生朝七十自述》)不久又再次廢棄,回回舉業。1893年,江孔殷中廣東鄉試第四十五名舉人,聽說是請了槍手。晚清廣東科舉測試“槍替”之風風行,到了半公然狀況。江孔殷請“槍手”,本身也給人當“槍手”,曾獲得很高報答。在祭告生母詩中,江孔殷自承:“從此文場嶄頭角,偶踞胡床亦刀捉。金錢得手浪費隨,家計萬難懵無覺。”

持續站錯隊

同為南海人,江孔殷師事康無為,有著非普通來往,不雅念上偏向維新思惟,卻并非鐵桿“康黨”。《蘭齋詩詞存》一些篇什足補史闕。如《丁酉十月海上遇康南海師約西湖同唸書開春同北上余旋返粵》:

海上重逢一客居,來年有約計諧車。

殷勤湖上傳薪火,悔不年齡早唸書。

(卷一第七至八葉)

此詩可證,丁酉年(1897)農歷十月,康無為底本與江孔殷在杭州西湖唸書,打算第二年春進京。這年冬天康無為變計北上,是看到德國侵占膠州灣,是盡好機遇,可以借此進言感動光緒帝。《康南海自紀年譜》稱:“適膠州案起,德人踞之,乃上書言事。”進京之前,文廷式交給康無為“密札數通,路況宮禁,約事成援之出山”。(錢仲聯:《文蕓閣師長教師年譜》)得文廷式先容,康把握了與寺人、珍妃聯絡接觸的機密渠道,得以向光緒帝進言。戊戌變法由德國侵占膠州灣事務直接推進,已故孔祥吉師長教師指出:“膠州灣危機的另一個直接成果,是使維新派代表人物康無為廢棄在南邊成長維生力軍的盡力,驅車北上,達到北京,直接引導了一場影響深遠的維新活動。”(孔祥吉《膠州灣危機與維新活動的鼓起》)茅海建說“康無為方才達到北京,恰遇膠州灣事務”,(《從甲午到戊戌》第214頁)似乎對孔師長教師的判定不認為然。

1904年,江孔殷餐與加入清王朝最后一科甲辰科會試,竟然得中,據他女婿汪希文說,捉刀人是同為康門門生的羅癭公(羅惇曧),此事難證明也難證偽。這一科人才輩出,政壇名人有徐世昌、譚延闿、湯化龍、蒲殿俊等,狀元江春霖,榜眼、探花則由廣東人朱汝珍、商衍鎏包辦。

江孔殷在政壇碰到第一個伯樂是張人駿,《詩存》中屢次呈現的“豐潤”恰是此人。張人駿(1846-1927),直隸豐潤人,1903-1905年任廣東巡撫,1907-1909年任兩廣總督,對江孔殷甚為欣賞,受限于官員“避籍”軌制,無法重用。1909張人駿調任兩江總督,江孔殷報捐江蘇候補道,想應用這層關系疾速升遷,趁便處理他們家在上海的“汗青遺留題目”。張人駿力加栽培,派他到南洋招商引資、勸捐,有年夜用之勢,卻被人密告他在南洋與反動黨勾搭。

兩廣總督張人駿

江孔殷在圣約翰書院、江南海軍書院受過西式教導,英語有根柢,諳練把握官話、吳語、粵語,善於寫作,科舉同年有不少強人,原來在宦海有很年夜成長余地,張人駿想選拔他當江蘇勸業道,兩廣總督張叫岐曾委以廣東清鄉總辦。誰知千算萬算,不值天一劃,武昌起義轟隆一聲,葬送了他的年夜好宦途。進進平易近國,江孔殷的政治投契不竭掉敗,可貴的是每次都站錯隊。

江孔殷思惟上屬于維新派,對反動黨比擬疏離。1911年“三二九起義”(俗稱黃花崗起義),他向兩廣總督張叫岐討情,協助潘達微收殮七十二義士,此事做得非常美麗,心坎對黨人的舉措卻不認為然,如《粵城三月廿九紀事》詩云:

五羊天半起朱鳶,黯黯危城夜氣昏。

好賊無多同李勣,可人錯認是桓溫。

未成黃禍先流血,誰使青年竟喪元。

從此神州正多故,不教魚爛不蠶食。

又一首:

竟然三戶欲圖秦,霎地黃巾變白巾。(黨人以白巾為臂章)

結黨田橫多逝世士,起身李特盡流人。

便容微服過尼父,誰信無意殺伯仁。

七十二墳改日草,不幸碧血送殘春。

(卷一第四十三葉)

辛亥粵省收復,江孔殷本可憑仗埋葬黃花崗七十二義士義舉結好反動黨人,誰知他卻經由過程梁士詒倒向老袁一邊。平易近國二年(1913),他在袁世凱與陳炯明之間牽線,想壓服陳氏離開反動黨陣營,向袁氏輸誠。牽線舉動沒有勝利,卻從此讓孫中山、胡漢平易近、朱執信對貳心生芥蒂。1915年,江孔殷作為粵省“代表”領銜勸進,擁戴袁世凱稱帝。朱執信組織反袁軍事,驅趕依靠袁世凱舞蹈教室的軍閥龍濟光,江孔殷唆使駐守河南(今海珠區)的李福林保留實力,不予回應。此步走錯,此后很難翻身。

從1917年南下護法開端,年夜元帥府與“太史第”近在天涯,孫中山卻從未踏足“太史第”一個步驟,胡漢平易近對他也甚為冷漠,可見江孔殷在政治上被打進“另冊”。湘軍總司令譚延闿以會試同年與美食家雙重成分,幾次訪問“太史第”,不克不及轉變江孔殷命運。陳濟棠主粵時代,智囊古應芬是朱執信逝世黨,異樣對江氏不睬不理。政治上既缺少成長機遇,江孔殷在經商之馀,把時間消磨于酒食之中,將天賦灌輸于對美食的尋求之中。

思惟掉隊

20世紀中國天崩地裂翻天覆地,傳統的政治思惟已不克不及順應新時期需求。孫中山不竭調劑本身,順應潮水變更,首創了“年夜反動”時期。前清翰林如譚延闿也理解調劑順應,帶領湘軍投身公民反動。江孔殷猛攻清末新政時代的不雅念,對重生事私密空間物看不慣,《蘭齋詩詞存》多有反應。如《與陳競存論罷工》:

三千年主公羊義,為國宣尼禮讓存。

濁世尊周危累卵,師長教師逃墨甚追豚。

教揉每況升無木,拒虎明知后有門。

赤子養成神圣日,眼看多事在華夏。

(卷三第二、三葉)

似感歎世道淪亡,否決“勞工神圣”的新標語,對工人活動持全盤否認立場。

又《二次罷工感賦》之二:

世界平流路太迂,共和獨裁兩含混。

均田制產頭頭是,食稅衣租斷斷無。

卑視東人同傀儡,農團南畝輟耰鋤。

面前六合由翻覆,不逝世黃魂定不蘇。

(卷三第十一葉)

《十一月十七夜之變紀事》:

新鬼謀成社欲傾,紛紜狐鼠穴三城。

廝役特起誰為俑,赤血狂流盜弄兵。

斬木釁方生比戶,脫巾嘩又起連營。

精禽妄擬填東海,銜石千年恨未平。

(卷三第三十九葉)

此詩當是譭謗1927年12月廣州暴亂之作,把汪精衛罵了一頓。那時官場、報界廣泛以為,廣州暴亂的產生出自汪兆銘的“開門揖盜”,起義主力第四軍教誨團乃是汪氏心腹張發奎帶領回粵的軍隊。事定之后,粵省政府曾在永漢南、泰康路轉彎處豎立“絕後大難碑”,將汪氏列作罪人,1931年東北反蔣時為迎汪回粵而拆毀。

絕後大難碑

做“愛國生意”

1939年,女婿汪希文跟隨乃叔汪精衛做了漢奸,當時江孔殷避地噴鼻港,高調撰文痛斥汪希文,在發布公然信之外,還將汪希文來信公之于眾。重慶軍委會政治部長陳誠得悉此事,特拍來電報年夜加贊賞。

霞公老伯道席:拜讀老伯痛斥汪希文之公然信,欽仰無既。倭寇肆其毒焰,踐踏華夏,率土之人,咸感憤激。我全國高低,連合分歧,在委座引導之下,為求中國之不受拘束同等,為人類公理、世界戰爭而奮起神圣之抗戰,不圖汪逆黨徒,靦顏事日,肆其簧舌,詐騙國民,其意蓋欲分化聲勢,葬送邦本。老伯持操貞固,理直氣壯,足能振起頹風,軌囂俗,除將原函原文交渝各報轉錄發載外,謹電奉候起居,并申仰企。陳誠世未印。(1939年噴鼻港《平易近鋒》半月刊第1卷第4期)

前清翰林江孔殷否決降服共享空間佩服,主意抗戰,此舉可提振士氣,為重慶所觀賞,蔣介石由此批準每月致送年夜洋八千元。據汪希文回想,這純潔是江孔殷設局、翁婿唱雙簧的鬼花招,他事前與汪希文磋商好做一票“愛國生意”,從老蔣那里撈取橫財。江孔殷慣于浪費,積儲無多,居港非常拮据,有了這筆補助,可以持續其酒綠燈紅的生涯。(汪希文《我與江霞公太史父女》第183-185頁)俗話說“正人愛財,取之有道”,江孔殷此種行動令人不齒。噴鼻港失守后,江孔殷出任“中日文明協會委員”偽職,跟隨他女婿后塵“落水”,回頭看昔時的理直氣壯,令人掉笑。

年夜玩家

江氏一門三代都可謂“年夜玩家”。江清泉在上海設“百二蘭譜室”玩賞蘭花,江孔殷平生愛好美食佳釀、加入我的最愛貨幣(聽說對折以上是假貨),“南海十三郎”熱愛看戲終成名編劇,祖孫三代習慣千篇一律。省港地域有很多關于“江太史”的不經之談,好比說慈禧太后犒賞102盆蘭花給江孔殷,故齋名叫做“百二蘭齋”。從《蘭齋詩詞存》可知,江清泉在上海已有“百二蘭譜室”,江孔殷只不外是子繼父道。

一地之人以當地物產、美食為自豪,成長到“飲食處所主義”,本是人情世故。惟其有“飲食處所主義”,互爭雄長,才構成各具特點的處所菜系,讓老饕年夜飽口福。江孔殷客居上海十多年,生母是南京人,其飲食一直推重粵味,有時到達自覺田地。1897年跟康無為在杭州“唸書”時,有詩云“莼鱸無福在湖山,風味藤鯪視等閑”,自注“吾鄉藤菜類莼,鯪魚鮮尤勝鱸”,這就有點過了頭。“藤菜”今名“潺菜”,上海叫做“紫角葉”,有些處所叫“木耳菜”,可清炒也可燒湯,特色是一滑字,與江南莼菜有些類似,一直難登年夜雅。至于江孔殷以為故鄉鯪魚勝過鱸魚,則近于自覺,或許說是小眾口胃。鯪魚多刺,有土腥味,拿來與鱸魚相提并論,生怕大都門客無法認同。

江孔殷的美食門風譽,得益于他創制“太史蛇羹”為多。汪希文《我與江霞公父女》一書,以親歷者成分記載了“太史蛇羹”的炮制方式:“重要任務在拆蛇肉時,要特殊警惕將蛇骨除往,不使有一絲之骨保存。此外,則殺雞二十頭,和豬肉二十斤,煮成美味的上湯,待至雞、豬兩滋味出盡之后,原肉棄往不要,將此上湯煨蛇肉,再加‘上好’鮑魚絲等配料。”(《我與江霞公太史父女》第37頁)汪希文究竟不是廚師,所記多有不盡。這種奢靡花費,合適“炫富”,并不合適布衣。

江孔殷最愛好的是價廉物美的荔浦芋頭,自稱“余食譜中荔浦噴鼻芋制法最多”。(卷四第十九葉)今時有些良庖愛好回復復興“太史菜”,如能回復復興江孔殷荔浦芋頭的烹飪妙法,要比重制“太史蛇羹”更有好事。

記交游

江孔殷詩詞集中應付之何為多,奉贈年夜吏的作品不少,如張人駿、袁樹勛、張叫岐、陳昭常、鄧華熙等,清末平易近初交往最多的大要是邱菽園、梁鼎芬、樊增祥、黃節、汪兆銓、鐵禪僧人,1930年月鼎力幫嶺南女詩人冼玉清延譽,有扶攜提拔同親后輩之意。江孔殷交游遼闊,維新黨、反動黨、遺老、佛道、美術、加入我的最愛、演劇人物兼容并包,詩詞所含信息比擬豐盛,要體系收拾方能見功,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包容。有心人若能詳加鉤稽,或教學可為近代文學史、戲曲史、美術史、加入我的最愛史增加新資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